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形势、问题,总结发展趋势,提出"后疫情时代"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生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疫情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生产形势仍然向好。疫情凸显出我国水稻价格调控、库存和流通体系不完善、贸易风险集聚等方面的问题。[结论]疫情过后,消费升级整体加速,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水稻产业发展,优质、绿色稻米需求量增加,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产业链和供应链智慧化转型加速,品牌化迎来新机遇。为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在提高生产能力、提升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保障库存和流通、加强监测预警与市场调控、扩展贸易合作方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保障我国水稻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取向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仅暴露出国内现行粮食稳供保障机制和调控体系的短板与不足,也让政府在防范市场风险、化解生产隐患和保证市场供给方面遇到重大挑战.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粮食危机大概率爆发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从供求、价格、种植、进出口等四个层次全面分析疫情对粮食市场的影...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尤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粮食安全问题热度再度提升,疫情期间,中国粮食库存储备充足,产销稳定,未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冲击。但疫情还未结束,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不断升级,后疫情时代,中国仍需要做好应对粮食安全的准备,充分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十分必要。本文对中国的几大主要粮食的生产、进口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十年内的粮食供给情况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稻渔综合种养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了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养殖小龙虾等水产品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路子。小龙虾是目前稻田养殖的首选品种,根据市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规格虾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文章从粮食安全保供、节粮减损、粮食绿色物流、粮食物流信息化与智慧物流,以及"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和供应链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中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历程.展望2021年,粮食安全物流的监管服务保障、粮食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供应链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建...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历来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粮食生产、贸易和运输均遇到重大挑战。因此,对于粮食供给缺口较大的地区,进行粮食安全风险评估意义重大。本文采用1995~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山西、浙江和贵州三个粮食风险相对较大的省份为例,对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评估了农家粮食安全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和储粮可用时间均显著下降,农户对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其家庭粮食安全正在由"自我保障"向"社会或市场保障"转换。因此,应当慎重审视农户储粮对其自身以及粮食市场整体的影响,并将保障农村家庭粮食安全纳入政策的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更深层次的涵义在于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潜力、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等。从近年"一号文件"看,我国在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潜力、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科学确定国家储备规模、推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方面都做了系统性安排。这有利于在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国家负担合理、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健康可持续的国内粮食安全"升级版"经济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之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挑战和启示,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之治"的战略导向和战略保障。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资源治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生态安全"是疫情防控"保护伞","粮食安全"是疫情应对"压舱石","居住安全"是战疫民生"稳定器","产业安全"是疫后发展"新动能";后疫情时代,"自然资源安全之治"的战略导向应遵循"道法自然"、坚守"耕保红线"、强化"民生保障"、优化"要素配置";战略保障包括加强"韧性城乡"建设、注重"规划留白"、提升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加速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等。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耕地与基本农田红线,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保障城乡"均等化"居住安全,满足城市"无接触"居住安全;保障关键"点线面"建设诉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各类保障措施,推进国家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实现后疫情时代中国的"自然资源安全之治"。  相似文献   

9.
杨易  何君  张晨 《农村经济》2012,(6):16-19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土地、资本、技术、劳动、企业家才能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利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径包括国内粮食生产、国外粮食进口、农业"走出去"等三种主要形式。这三种路径在时间跨度、主体维度、"走出去"程度、资源利用度、市场利用度、对外开放度、路径指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路径下的粮食安全形势,并对三种路径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应选择综合式发展路径,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外市场,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了全球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和担忧。粮食贸易作为保障供应、调节供求的有效手段,在对世界范围内的粮食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详细梳理了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的现状,辩证论述了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的关系,系统分析了粮食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客观反映了我国粮食贸易现存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贸易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近期与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影响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现况、近期各界关注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并预测中长期主要粮食供需变动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和中长期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未来饲料粮(玉米和大豆等)进口将逐渐增长以保障国内畜产品的供给安全;而笼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往往误导社会各界和政府。口粮安全、饲料或畜产品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已至食物安全的关键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粮食产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生着极其复杂的变化,邦吉公司亚洲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White表示,中国在某些食品方面越来越需要国际供给,这会给中国带来一定风险,但不至于增加中国的脆弱性,而有效利用全球市场可以降低资源过度消耗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受国内托市政策的影响,粮食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高,采取传统种植的方法较多,使得中国与国际粮食差价剧增,给我国粮食产业进出口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受到冲击。如果不及时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国内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自给率不但难以满足,还使国际贸易的矛盾加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于当下,中国的粮食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的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如何?怎样增加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向高效开放可持续的道路发展?本文通过对稻米为主的主粮产业,对其使用进出口量对比、竞争力指数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产业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后所带来的新的粮食需求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影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清晰而明确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第一,全面推进实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确保粮食产能作为根本要求,建立有利于实现粮食产能与资源保护的体制机制与市场环境,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在数量、质量和多样性方面都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第二,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探索粮食进口合理途径,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国际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蔓延,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疫情对后期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充分释放流动性,国际投机资本若炒作农产品市场,爆发类似2008年粮食危机的风险将越来越高。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总体上可从容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升级的挑战,但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需防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本文认为,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可能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强监测、及早谋划,系统应对、综合施策。包括:有效管控输入性不稳定预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干扰和冲击;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风险治理体系;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加强国际粮食安全、贸易和投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6.
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能力安全",包括国内的生产能力、市场调控能力和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能力。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应该聚焦于这三种能力的提升上。"研究我国粮食问题,要始终把保障国家安全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粮食一时多一点、一时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性问题影响战略性决策。在我国,研究粮食问题,首先要研究安全问题,统筹谋划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自2004年起,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  相似文献   

17.
"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六稳六保"的重要战略.在抗击肺炎疫情时期,建立和完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粮食生产已越上新台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粮食流通已建立起以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为基础,以个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来自外部的粮食供应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新冠疫情导致各国纷纷采取管制措施,粮食市场供应链脆弱性明显提升,一场新的粮食危机可能一触即发。本文将对新冠疫情对我国外部粮食供应的影响与对策展开深入分析,为国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9.
自加入WTO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如粮食供求日益趋紧、粮食进口量逐年攀升、粮食产业链条愈发薄弱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粮情和国情的"新粮食安全观",统筹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构建粮食贸易与粮食产业融合机制进而实现协调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最终实现"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国际粮商的战略挤压,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平抑国内粮价,培育国内最大的农地运营商,北大荒集团"大基地"建设应实施"四藏"战略,重点在优化种植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应用、良种繁育和示范、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技术驱动型绿色发展模式,到2022年实现500亿斤粮食综合产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