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失地农民的产生,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农民失地并不可怕,令人们担忧的是农民失地的同时又失业。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民数量的减少,如果一方面农民数目在减少,另一方面部分改变了户籍性质的失地农民又成为了新的城市(或城乡间)贫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城镇化建设,甚至一些村庄还出现整体搬迁现象,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且城乡就业模式的迥然不同使得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越发凸显,仅仅依靠安置补偿款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他们正面临着"无地、无岗、无保障"的生活窘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而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纳入到城镇化进程中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对促进城镇化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泥城镇失地农民就业的基本情况
泥城镇是上海临港新城四大分城区之一,户籍人口5.9万人,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23平方公里为临港国家级重装备产业区的规划建设用地.2003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临港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前,农民手中的土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短者一两年长者三五年,补偿所得往往会所剩无几。于是,群访群告甚至越级访便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没有考虑到农民失地后的生产生活问题,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无着。 相似文献
5.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是农民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成果、规避各种社会风险的唯一途径和最后一道安全网。对农民而言,土地承担着双重功能,它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存保障基础,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意味着失去重要的生活保障。但在现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征地行为越来越多,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大量失地农民未被纳入城市三条保障线的救助范围,而传统地行之有效的“土地换就业”的安置方式又逐渐失灵,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简单、低水平和不全面的货币补偿机制在当今…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耍全面加快城市化。笔者认为,如果忽视就业问题,片面去追求城市化,不仅难以达到目的,还会导致以就业问题为中心的城市问题严重化。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出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周边的农地被大量征用的现象不可避免,由征地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如:失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频繁发生;在经济上出现了新的贫民阶层,影响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些问题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几千万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商丘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失地农民艰难处境,并结合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探寻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收入分类分层,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建国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兴起,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国家开始建立土地征用制度。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农民私人所有,1953年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强调,必须对被征地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安置,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所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保障好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一是要使农地的征用有足额的补偿,二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基金,三是失地农民生产与生活保障基金的合理运作。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入手,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不科学、司法救助体系缺乏,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楚雄市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稳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楚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农民不断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市民,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子,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则面临着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任艳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3,(22):67-68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近日,笔者对辽宁部分农村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情况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青浦区随着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推进城市化建设,征用、占用土地的规模扩大,使各村生产队的农民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土地。根据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鼓励郊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财税对策》课题调研的要求,课题组在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对青浦失地农民的就业等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就调查情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面临失去土地的现实。据报道。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我国今后每年大致又有250-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到2030年,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3万人。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辽宁省为例。据统计到2004年,无地、无业农民也达141.4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1%。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城郊或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个新的社会群体。有资料显示,基本上每征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随着改革的深入,从城市化初期的就业安置转化为现行的货币安置补偿,失地、失业问题油然而生,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的新弱势群体,积聚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家沁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解决此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本针对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特别强调了要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当作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各项改革措施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