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以及企业自产产品用于企业内部职工福利等情形。本文通过两个实例对上述两种业务的会计处理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3.
傅智端 《财会月刊》2006,(12):35-36
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的分析和举例进行说明,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即新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4.
5.
叶月香 《价值工程》2010,29(19):14-15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在业界存在多种处理方法,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在处理该业务过程出现疑义,因此对该业务的探讨显得更加重要。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综述和多角度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自产产品用于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经济业务进行深入分析。表达一些观点,希望能对会计核算理论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财会通讯》2011年第9期(上)发表的《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以下简称胡文),笔者对胡文中以下几个观点有不同表现,特提出来与胡尘商榷,以抛砖引玉。一、自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应用指南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新制定、修订的会计准则对外正式发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也作了较大的修订,本文仅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业务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资产的本质属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区分的主要标志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准则中具体解释了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而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纯粹的易货贸易并不多见,如果换入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则交易双方一般采用货币性资产结清差价。涉及的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一般以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总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的分析和举例进行说明,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即新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1.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计量模式的改变。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之间的交易除了货币性交易外,还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把握好分别在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李冰轮 《财会月刊》2014,(11):48-49
非货币性福利是企业广泛存在而又形式多样的职工薪酬类型。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的税负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对非货币性福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恰当反映其经济实质,并能提高不同企业薪酬信息的可比性,还能避免不合理地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本文最后从细化完善财税规范以及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货币性福利是企业广泛存在而又形式多样的职工薪酬类型。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的税负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对非货币性福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恰当反映其经济实质,并能提高不同企业薪酬信息的可比性,还能避免不合理地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本文最后从细化完善财税规范以及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豪杰 《企业研究》2012,(2):147-148
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非货币性福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给职的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优惠性福利及有偿休假性福利等。  相似文献   

16.
付艳 《财会月刊》2011,(6):34-3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7)的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7.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 7)的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一、公允价值模式CAS 7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会计准则为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虚增资产、夸大利润,要求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遵照谨慎原则进行核算;对资产计量基础、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杨森 《电子财会》2010,(5):29-32
该文作者以新税法和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具体业务实践,分析研究企业以存货换人非货币性资产或偿债这两项业务在不同情况下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笔者认为规定还有待完善,本文就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