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兰芳 《魅力中国》2011,(17):140-140
刑事诉讼制度,是一种既重视有效惩罚犯罪,又重视保障诉讼民主,维护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犯罪既侵害了公共利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既有保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也有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义务。重视对刑事被害人利益的保障,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制度,对于调节国家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均衡人权保障,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37):1-18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利益机制,其本身并不产生创造发明,而是对发明创造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加以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但知识产权制度使用不当会阻碍创新。因此,要建立以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为目标、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根据外部性和公共利益原则分类管理,建立平衡的知识产权制度;从鼓励创造为主转向鼓励创造和促进运用相结合,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以企业为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的主体,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中对生产者和销售者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利益。该文通过对利益平衡理论的分析,阐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仅存在个体利益的对立和协调,还需要整体利益的统一与维护。在产品责任领域适用严格责任,应该对责任主体和适用范围等有所限制,否则就会导致严格责任的泛化,偏离其应有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地入市是中国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收益分配机制又是农地入市的焦点。深圳的农地入市实践具有典型性,城市更新模式和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整村统筹)模式作为两种农地入市模式,分别体现了“个体利益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两种利益分配思路。然而,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分别会引致“市场失灵”风险和“低效治理”困境。以社会公平为视角,从初始分配公正和结果公正的角度剖析农地入市对发展包容性的影响,可以看到农地入市应该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原则,通过“指标统筹调控”,建立农地入市的区域协调机制;坚持公共利益导向,衔接征地制度的收益分配标准,以更好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5.
陈秀凤 《黑河学刊》2011,(11):118-119,192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最基本特征体现在公司具有独立于其股东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为了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定公司的独立人格,责令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负责的法律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适用这两项制度时,须严格掌握两种制度的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个人权利意识的逐步苏醒必然凸显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有自己的利益。我国现行立法尚未设立相关的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由于没有具体的权利人主张权利或具体权利人基于各种原因没有起  相似文献   

7.
沈艳 《魅力中国》2010,(27):255-256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是成熟的国际惯例,但实行的基础是国内立法.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使消费者权益局限于现有法律的保护,更深层次的利益诉求却无法可循.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步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是成熟的国际惯例,但实行的基础是国内立法.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使消费者权益局限于现有法律的保护,更深层次的利益诉求却无法可循.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步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WTO成员中,欧盟反倾销法的"公共利益"条款规定比较全面,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也充分考量了"公共利益",旨在平衡各成员国的产业利益。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分别从反倾销使倾销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以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下的欧盟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征收反倾销税后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同时建立了一个反倾销贸易保护的标准博弈模型来分析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其公共利益的影响。我国在反倾销博弈中应充分利用欧盟的"公共利益"条款,积极参与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同时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以"平等保护原则"为鲜明特色,而"公共利益优先"又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导向.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屋拆迁无疑因突出反映着二者关系且现实中问题重重而成为一大社会焦点.怎样在房屋拆迁中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影响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房屋拆迁为载体,从解读二者关系、界定公共利益、完善补偿制度、三个方面阐述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格式合同可以事先拟定从而使自己利益得到很好保护,往往被企业所青睐.但是,格式合同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提供方过于免除其责任和保护对方当事人利益,法律对此规定的比较严格.如果对相关规定了解的不是十分仔细或是一时疏忽,反倒有可能为企业埋下隐患,置企业与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除了追求股东们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当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利益之外的职工、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而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成败,更波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我们应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司公司社会责任意识为导向、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以法律规范为保障的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体系,促使进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丛雪莲 《改革与战略》2011,27(11):34-37
利益平衡是法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在正义、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的指导下,利益平衡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对利益选择起着导向作用。知识产权领域中也存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之间的冲突,利益平衡同样发挥着协调作用,并通过多种制度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入世和国际商务交往的加深,国际产品责任案件不断地增加。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法律适用问题十分复杂。如何更好地保护产品责任案件中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利益?该文探讨了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传统理论和最新发展,分析了有关国际公约的成就与不足,并对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远  杨世安 《发展》2003,(1):67-69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观念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审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农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保护。土地征用目的正当性的限制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其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土地征用的正当理由。各国对土地…  相似文献   

16.
蒲芳 《新西部(上)》2007,(6X):135-135,134
随着中国入世和国际商务交往的加深,国际产品责任案件不断地增加。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法律适用问题十分复杂。如何更好地保护产品责任案件中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利益?该文探讨了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传统理论和最新发展,分析了有关国际公约的成就与不足,并对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小刚 《特区经济》2010,(7):272-274
将公共利益作为不动产征收的正当性基础,是当今世界各国征收制度的通行做法。公共利益是满足平衡财产权保护与公共福利需要而生,应是一种普遍正当利益的制度化,即是一种谁都能感受到的,谁都能理解到的非常现实、极为实际的利益。制度化形态下公共利益的应由立法机关来认定,立法模式上应当是由列举式、排除式与最小适用条款所构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在参酌国外缔约过失责任制度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第一次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我国《合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不尽完备,没有厘清缔约过失责任与信赖利益的关系、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第三人侵害信赖利益方面以及应如何救济,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力图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对信赖利益保护的研究,完善法律对缔约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助于规范政府投资中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保护公共利益,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文章在对政府投资项目各阶段相关主体责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初步设计概算批复过程中的问题为例,对明确责任主体、各方举证及调查、责任分配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在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造成严重的损害性后果时,可以通过无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承担国际损害中的国家责任,通过建立国际损害赔偿机制,约束行为国的潜在危险行为和控制受害国利益的损失,帮助国家在进行国际活动时趋向实现国家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