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赣州市开展扶贫到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目前我市以政府为主导而开展的扶贫模式主要有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这些扶贫模式中扶贫直接帮扶到户形式主要有:移民搬迁扶贫到户、扶贫贷款贴息到户、村级互助资金支持到户、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到户、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到户等。  相似文献   

2.
王拥军 《老区建设》2010,(17):42-44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扶贫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狠抓社会扶贫工作,利用“单位帮、干部扶、企业带、产业促”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蒋群 《老区建设》2014,(15):52-53
正为了给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新的动力,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支持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去年以来,大余县深入开展私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功德"工程,整合社会扶贫资源与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当地企业家扶持该县扶贫重点村发展农业产业,企业家定点帮扶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结对贫困户扶贫开发;通过民主推荐确定有脱贫意愿,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走  相似文献   

4.
王拥军 《老区建设》2009,(15):47-48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狠抓社会扶贫工作,利用“定点单位帮、党员干部扶、外资企业带、内资企业助、社会各界捐”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推动社会扶贫的顺利开展。全县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齐北 《老区建设》2011,(17):32-34
大余县是赣州市的边远县,扶贫开发重点村较少("十五"省级扶贫重点村12个、"十一五"16个),得到上级的扶持资金、项目也较少。但由于大余县地处山区,贫困面相对较大,扶贫开发的任务也更为艰巨。作为非重点县的扶贫和移民部门如何做到"有为"、"有位",如何在扶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切合大余扶贫开发实际的新路子,这是摆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扶贫到户,是实现新时期精准化扶贫的主要途径。湖南省洞口县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个政策平台,打破原有"打卡到户"的方式,通过以"龙头企业+试点村+农户"的模式进行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产业扶贫到户试点。一、试点、背景1.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进行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更为重视,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在资金全方面加大了对扶贫地区的扶持力度,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省大余县采取“定点单位帮、党员干部扶、外资企业带、社会各界捐”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资源,推动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重要指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开展扶贫到户机制调研工作安排和省扶贫移民办关于印发《江西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方案》的通知要求,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成立专门调研组于4月中旬就扶贫到户机制情况,多次深入连片特困地区莲花县荷塘乡万里村,围绕专项扶贫到户、行业扶贫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扶贫到户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进村入户,与村民座谈,现场填写调查表等形式,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2个村民小组共34户扶贫对象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邓国珠 《老区建设》2012,(15):36-37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概况 江西省大余县属扶贫开发非重点县,"十五"以来,先后有50个村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大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战略整体部署,于上世纪末完成了由贫困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认真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瑞金市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认真实施“扶贫到户”战略,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1.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是新时期扶贫到村到户,实现产业化扶贫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贴息扶持贫困农户小额贷款(1000元—50000元),帮助贫困农户从事种植、养殖和小型加工业等农业开发,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化扶贫的目标。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扶贫政策,是加大贫困地区投入、加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户眼中的“香饽饽”。但是近几年在江西省赣县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加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了扶贫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作为工作主体的贫困户中,存在着一差、四  相似文献   

13.
水木  邵猷芬 《老区建设》2013,(17):17-17
2013年9月17日,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西省推出扶贫开发新思路新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实施好帮扶到户脱贫、移民扶贫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六大扶贫攻坚工程,以全力确保江西省38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帮扶到户脱贫工程。创新扶贫举措,实现扶贫开发方式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通过精准扶持,帮扶到户,力争到2018年,全省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100万户贫困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前实现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4.
《老区建设》2012,(23):6-6
12月18日,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工作座谈会在清远召开。在会上获悉,广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扶贫创新案例,以清远市扶贫开发经验做法为例的广东“双到”模式得到专家、与会人员的关注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赴陕西省商洛、安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火车上,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扶贫情况,商议脱贫良策,部署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李克强指出,目前的一些扶贫措施的确有待改进。比如很多地方明明经济已经改善了,却不愿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些地方资金本应该补贴农村,最后却大部分流向了县城,盖了大楼。过去我们强调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没错,但针对一些自然条件太差的贫困地区,如果区域开发跟不上,即便资金精准到户,也不一定能"扶"得起来。一些沙漠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江西省大余县有省定扶贫重点乡镇8个,重点村12个,贫困人口48050人,每年能得到上级的扶贫资金160~200万元,但这对于如期解决众多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民增收,大余县出台了公民职业化工程培训实施方案,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以"企业拉动、能人带动、培训推动、产业引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江卜万 《老区建设》2008,(17):50-52
按照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要求,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办就全市8个重点县2005至2007年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个案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资讯传真     
《老区建设》2007,(2):38-39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考察辽宁小额信贷工作,江西省扶贫办副主任饶耀明到铜鼓县调研移民扶贫工作,宜春市召开全市劳动力培训转移研讨会,寻乌启动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素质培训工程,九江市扶贫办力争2007年宣传有新突破,丰城市举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开班典礼,大余县为“村官”办理养老保险,芦溪“源华食品”产业化扶贫成果丰硕,定南县圆满完成2006年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扶贫事业开展20多年以来,反贫困特点和扶贫需求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扶贫战略重点也由贫困区域转向贫困户。但在扶贫到户的实践中,长期实行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受到政府失灵的困扰,扶贫资源难以有效地到达贫困户。本文运用"x低效率"理论和组织分析的方法对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及组织效率进行分析思考,从组织角度解释政府失灵的原因。最后得出,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需面临制度转型,并提出政府与NGO合作的扶贫新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江西省全面改革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信贷扶贫机制,信贷扶贫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贫困地区及贫困农户的信用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扶贫贷款的到户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扶贫贷款在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帮助贫困农户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