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体上是符合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实行中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属出发,回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分析农地产权结构。结果表明: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所有权归属逐渐由国家向集体转变,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以集体发包和农户承包的方式派生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再进一步派生出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土地权属认知模糊和农地产权残缺。 相似文献
6.
7.
一、同一概念的不同含义 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没有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便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人出于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成见”,片面地理解了在当前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这里,很有必要对过去建立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之上的集体经济与现在所要求建立的集体经济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农村改革又首先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可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整个改革的起点。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寻找原因,说明为什么改革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改革需要向深层次推进国有农场从1985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经过近20年的完善、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市场主体、风险主体”的四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家庭农场这一经营方式已经充分显示了其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家庭农场是建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的,以分田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我们是“拿来主义”,这一学就是近20年。尽管垦区也不断进行改革,但在家庭农场的改革层面,大多是“巩固、完善、提高”。虽然也有一些新的举措,比如“大户承包、规模经营、两费自理、少数人种多数地”等等,但都属于行… 相似文献
11.
冯开文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2(2):190-204
本文从家庭责任制的产生入手,分别从合作化、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历史背景,探讨了这一制度的产生、地位和优缺点,揭示了这一制度从公有产权必需的实施机制、到基本经济制度再到影响农民收入的制度根源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借以证实:家庭责任制和农民收入问题,天然具有密切的关系,家庭责任制的影响,是研究农民收入问题不能再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有产权需要自己的实施机制,而家庭责任制正是合作化后最好的、最合适的;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责任制曾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绩效,但由于其内在的制度缺陷不可避免地逐渐放大,这一制度的经济绩效势必要逐渐降低,以至沦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制度根源。这其实表明,任何制度安排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为了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家庭责任制也会有被替代的一天。也说明中国农村的改革不仅要配套进行,而且改革将没有终止的时候,就像人民公社已经成为历史那样。 相似文献
12.
1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国农村第一次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序幕,从"三农"出发,确立农民的主题地位,加强农村土地、市场、金融、财政、科技、社会保障等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历史变迁,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变迁,都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具有特殊优越性:一方面集体土地产权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是农村长期得以稳定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17.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与以往的新古典经济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诺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度,一项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都要归功于在农村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包括制度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为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农村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将解决农业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18.
19.
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第一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由于政策理论导向上一度出现的偏差和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不断弱化,小规模家庭分散经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暴露出其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和弊病,主要表现在规模上的狭小性,力量上的单薄性、生产上的自给性、经营上的盲目性和技术上的保守性或对采用现代新技术的排斥性,并由此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克服小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对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面貌发生了巨大的,粮食产量突破了八千五百亿斤大关。全国农村约双多数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水平过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