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黄金经济》2014,(45):32-35
作者简介 韩朝兴,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技术能手,高级技工。 韩朝兴出身于玉雕世家,自幼便受到家庭玉雕艺术的熏陶。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雕刻手法,2004年跟随河南省玉雕大师王稷进修。在此期间曾获多位玉石雕刻大师指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金经济》2014,(28):32-35
张焕庆简历 张焕庆:国家级高级技师。中国玉石雌刻大师。上海玉雕大师,海派特级玉雕大师,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专家委员、理事,徽派玉雕文化协会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3.
《中国黄金经济》2014,(28):36-39
作者简介 陈朋旭,河南省玉雕大师,南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现任文心读玉艺术团队总设计师,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4.
密玉的历史地位 密玉又称“河南玉”,以产于河南省新密市(原密县)而得名。密玉在国际上又称为。河南翠”,在国内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 密玉文化源远流长,其玉雕历史可上溯至数千年之前。1978年河南考古研究所在新密超化镇莪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8000年前伏羲时代的玉石小斧。  相似文献   

5.
杨晓英 《中国外资》2013,(14):231-233
珠宝玉石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产业,具有"无烟产业"的美称。当今世界的珠宝玉器产业,己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玉器成为了一项可以在传统历史基础上深入发展的经济文化。如今,在全世界赫赫有名的玉区域经济中少不了揭阳玉器产业。近几年来,揭阳将发展玉器产业同弘扬玉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有机结合,形成了原料采购、设计、雕刻、鉴赏、展销、收藏的玉文化产业链,成功地打造了玉文化特色经济板块,结出了累累硕果。阳美翡翠、古乔白玉已成为揭阳市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成为该市特色经济的主要支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珠宝玉石业发展迅速,己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他们在珠宝玉石业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揭阳市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揭阳市玉器产业要想尽快发挥其潜在优势,成为揭阳市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就必须结合揭阳市实际,勇于继承和创新。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讲究意境、气韵和法度,当然玉石雕刻艺术也不例外。不过玉雕不能和书画相比。书画艺术的意境、气韵较容易表现,观赏者领悟较快。而玉雕艺术的意境、气韵若想表现淋漓尽致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金经济》2014,(37):36-39
赵玉谦,河南省镇平人,大专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1988年,赵玉谦开始学习玉雕,并于1993年起从事玉雕设计制作至今已有二十余载。 赵玉谦设计制作的作品,讲求因料施艺,在突出玉质美的同时力求最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玉文化是与青铜器文化相提并论的中华文明象征之一,中国人赏玉佩玉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如今,美玉已不再是古时王府深宅的皮藏,成为人人可以拥有的民间瑰宝。笔者爱玉赏玉逾7年,曾痴迷于中国玉文化的神秘旖丽,任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金经济》2014,(39):32-35
作者简介 赵国安,1953年生于河南省新密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郑州市政协委员。1976年赵国安从中学教师选拔进入新密市第一工艺厂从事玉雕制作与设计,先后从师于北京玉器厂王荣海和张世增,深得二位大师真传。1996年创办新密市聚宝楼玉器厂至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金经济》2014,(39):36-39
作者简介 梁文斌,广东省高州市人。1988年2月考入信宜象牙厂从事象牙雕刻工作。1990年,进入广东东莞市永泰玉石雕刻厂转而从事翡器雕刻工作。1993年,至扬州市玉石雕刻工艺厂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韩宏。经过6年的苦心研习,1999年梁文斌回到广东,并在平洲玉器街自设立玉雕工作室。  相似文献   

11.
老天桥拉洋片、耍中幡,白纸坊太狮老会、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等传统表演项目,以及空竹、皮影制作,核桃雕刻等民间手工技艺,已成为宣南文化最具魅力的使节。据悉,宣武区正在把这些“绝活”与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多家老字号传承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一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一挖掘和保护, 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玉文化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像我们中华民族这么爱玉的民族了!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算起迄今差不多有5000年,从河姆渡文化算起则有7000多年,但是,我国的玉文化历史也许还要更长些,因为在辽宁海城仙人洞遗址中,我们已经发现了12000年以前的玉器!我们中华民族爱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玉,我们爱玉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今天被冠以"文化"的事  相似文献   

13.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存用,是现代玉雕普遍采取的手法,在中国古代玉雕的众多作品中,留皮的作品占很小的比例,绝大部分玉雕作品是无皮的。一方面与和田玉籽料的开采数量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和田玉的功用,以及工匠对玉的理解有关。俏色,是现代玉雕区别于古代玉雕的标志,但追求留皮,也造成了市场的众多乱象,比如说籽料染色、造假、为了留皮而忽略美学的角度等等。客观看待和田玉籽料之皮,正确认识籽料与山料的关系,合理使用手中每一块不可再生的玉石,是玉雕界应该反思的。  相似文献   

14.
张迪 《中国信用卡》2014,(11):86-89
自古以来,国人便对玉充满了敬意,由早期的以美石为玉的理念,到春秋时期孔子赋予了谦谦君子、比德与玉的德玉文化,直至清代发展成穷极工巧、风华绝代的玉器繁荣局面。尚古爱玉成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时至今日,玉文化依旧深入人心,在精彩纷呈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无论是古意盎然的早期玉器,还是被赋予了吉祥寓意的明清玉器,都成了藏家、玩家的追捧之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金经济》2013,(42):30-30
11月2日,《大国玉魂》新书首发暨博观2013年度新书捐赠仪式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一本全面记录当代玉石行业、记录玉石人物、弘扬玉石文化的专著,该书的问世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50年风云变幻的白玉往事,14人辗转沉浮的白玉江湖”,该书主要介绍了包括艾克白尔、艾麦尔、刘忠荣、刘书占、杨曦、吴德异、蒋喜、奥岩、张广文等14位玉料商、玉器经销商、玉雕大师以及玉文化专家们与白玉结缘的人生轨迹.历时三年,从北到南,创作者的足迹遍布乌鲁木齐、和田、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白玉流播版图的重镇。获取了翔实生动的第一手素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金经济》2014,(35):38-39
2014年4月到7月期间,中国玉雕大师蒋喜和他的美石坊玉雕工作室联手中意设计创新中心(CIDIC)、同济大学中意学院共同发起主办了首届“金蝉奖——龙凤玉饰·对牌创新设计大赛”。尝试创新模式大赛从玉雕作品的设计出发,吸引玉雕行业之外的群体参与到玉雕的创新之中。和创作比赛相比,设计大赛把评选的内容提前了一个环节,使得玉雕创新具备了开放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各类玉雕创作评比的专业局限,把玉雕的创新推向了一个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14,(10)
陈巧生出生于铜炉世家,为陈氏铜器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制作与研究铜炉40多年,致力于恢复并发扬传统宣德炉制作技艺。陈巧生所制的古韵铜炉,严格遵循古代工艺和制作技艺,工艺精湛,与明清宣德炉毫无二致。设立有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并定为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华夏世代子孙的心中有着抹不去的爱玉情节。我国的琢玉技术,于殷商时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隋唐以后,玉雕愈加精美,造型也有了多方面的变化。“苏州工”从唐代小荷初露,到明朝与北京、扬州并列三甲,风格技艺独树一帜,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写道:“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相似文献   

19.
王宏民 《理财》2021,(3):102-103
中国印文化是中国的书法、美术、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独特的艺术,是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的中国传统艺术。澄泥印是陶印中的极品,是中国印的一个重要流派。三门峡澄泥印文化是黄河文化的精华所在,虢州黄河澄泥印被誉为“黄河文化之魂”。所以弘扬澄泥印文化也是讲好黄河故事的一个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20.
于玉比德——清代玉器选粹 中华民族独有的玉文化,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的红山玉、良渚玉,直至发展到高潮时期的清代玉雕,一定要提到的,就是乾隆盛世的玉器——“乾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