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投资     
《厂长经理之友》2011,(10):36-36
光明5.3亿澳元收购玛纳森75%股权 8月29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比明食品集团将以5.3亿澳元的企业价值收购玛纳森食品75%的股权,此次收购不仅是光明集团最大的一次并购,  相似文献   

2.
黄学礼 《英才》2013,(1):44-45
2009年6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简称五矿)以13.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OZ矿产公司的大部分资产,并成立了在澳的另一个子公司,MMG。 相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澳的并购模式,五矿的收购及整合与众不同。如果说中信泰富是"出海造船",兖州煤矿是"造船出海",海信是"租船出海",五矿的模式则是"买船出海",即是收购海外成熟的矿业集团,并将所收购的企业当作是海外发展的平台,从而实现公司的国际发展战略。对于五矿来说,收购OZ公司资产,不仅是买下了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及老挝等国的优质矿产资源,而且,还留聘了原来OZ公司的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包括原OZ公司的CEO米安卓。  相似文献   

3.
数据显示,2009年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资源的一个高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外资源型企业无疑成了中企最佳的并购对象,中企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中,这类并购占到总金额的90%。大量的资金投入固然显示出企业的战略眼光,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投资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研究》2011,(8):17-17
汉龙矿业确认已干北京时间7月15日下午5时向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undanceResourcesLtd.公司(简称SDL)提出全资要约收购。收购价每股0.50澳元,收购总金额约14.4亿澳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战略措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收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要做好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开展收购的前期阶段就要考虑风险防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资产收购程序,有效控制和降低收购风险。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M&A)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获取其它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取得对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三种形式。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目标是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张枢时 《活力》2005,(6):60-60
企业资本运营中的收购是指收购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对目标企业的股份进行收购或购买目标企业的产权以达到控制目的的交易行为。产权证券化是进入收购市场的前提。收购的结果是目标企业经营控制权的丧失,企业收购是通过取得控制权进行资本运作的一种投资行为。收购的形式有三种:首先是购买式。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全部股份,使之成为自己附属的全资子公司,收购后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享有支配权;其次是控股式。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一定的股份。成为目标公司最大的股东,以掌握控制权;第三是吸收式。收购公司的所有者将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或股份作为股本投入收购公司,使之成为收购公司的股东。  相似文献   

8.
一、负商誉的经济实质 负商誉是企业收购的产物,当购买企业支付的价款低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购买企业要相应确认负商誉。负商誉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从企业收购的风险角度来看,它主要受经营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和资产不实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产生协同效应。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还有在实施企业收购时,收购方往往要求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或支付相关成本,会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再有,由于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收购方看好的被收购方的资产,在收购完成后有可能存在严重高估,甚至一文不值,从而给并购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动荡时期,企业收购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一般而言,产业性收购和财务性收购行为分别属于企业中期投资和短期套利行为。产业性收购是企业在其生产领域增强扩张性以达到赢利的甚的;而财务性收购则是以资本市场井值套利为目的。近年来,国内企业在产业收购上有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易红宇 《四川会计》2002,(10):38-38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企业为了尽快的壮大自身规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比较快捷的道路。杠杆收购也是企业进行大规模资本扩张的一条可行之路。杠杆收购意味着收购者可以用小于所购资产价值的自有资金来收购企业,用百分之二三十的资金控制了百分之百的资源。这样就起到了较少的资金配置更多资源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资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杠杆收购的资源配置功能就更加的显著。杠杆收购采用了债务融资方式,因此它十分适应资金不足而又急于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孕育期,2000-2007年是发展期,2007年以后是全面推进期.在第一阶段,中字头、国字头的企业开始尝试着走出去,以海外贸易和运作作为基本的对外交流窗口,代表企业如五矿、中粮、中国银行等;在第二阶段,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5年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元年,是年众多著名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寻求海外拓展,标志性事件有中海油竞标优尼科,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还有联想、TCL、华为等民营企业"走出去";在第三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中国企业全球化从行业广度到深度均得到提升和拓展,标志性事件包括鞍钢收购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中国移动收购巴科泰尔以及最近中铝收购秘鲁铜业等等.  相似文献   

12.
舒萍 《山东审计》2001,(1):23-24
杠杆(Leveraged)在财务上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与股本的比率。所谓杠杆收购(LBO),是在发达资本市场上,由一批投资者通过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从而购得目标企业大部份股权或资产的行为。所以,杠杆收购实质上是借债买下企业的行为,通常收购者是有一成本钱,其余九成由投资银行代收购者发行垃圾债券和向商业银行贷款筹集(称“自备一成,贷款九成”)。如果杠杆收购是由目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则称之为“管理层收购”(MBO),如果由管理层、职工共同发动,则称之为“经理职工收购”(MEBO),如果管理人员只从整个企业买下某个…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光明食品集团与澳大利亚食品企业ManassenFood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光明食品集团将收购ManassenFoods75%的股权。野村证券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相似文献   

14.
一、杠杆收购的涵义杠杆收购(Leverage Buy Out,简称LBO),是公司收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约占10%)融得数倍的资金,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企业收购浪潮中的审计□陆君一、美国企业的收购审计简介美国企业兼并通常以收购的方式进行。从本世纪初至今,美国曾掀起过五次兼并、收购浪潮,使美国企业日趋大型化、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促进了现代工业结构的形成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收购战略中,审计工...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兼并收购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发晨需要,特别是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战略选择。收购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收购者都力争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收购者完成收购,取得了被购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改善经营管理,整合被收购的企业,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共同业绩,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摆在收购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今年海外并购案不断,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经验,开辟了道路。例如中石油与壳牌以约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Arrow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斥资1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相似文献   

18.
如忠 《上市公司》2003,(3):15-15,17
所谓并购(M&A),是收购(Acquisition)与合并(Merger)的合称。实际上,在外资对境内企业的并购中,合并的案例很少,绝大多数情况是收购。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并购也以收购为主,合并仅占跨国并购的3%。真正的合并如此之少,以至于并购实际上基本意味着收购。收购可以是少数股权收购(外国企业拥有被收购企业投票权股份的10-49%),多数股权收购(50%-99%)或全额收购(100%)。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以来,关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人们注意到,继"美国投资热潮"之后,澳大利亚再度成为内地房企扎堆投资的新大陆。今年1月26日,万达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1月23日收购了澳大利亚悉尼两座大楼,即1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未来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悉尼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这是继黄金海岸珠宝三塔项目后万达在澳大利亚的又一笔重大投资。就在同一天,复星地产耗资数十亿元,联合澳大利亚一家房产投资管理公司,收购了名为"米勒街73号"的悉尼办公楼。  相似文献   

20.
兼并收购是交易双方的一种博弈。因为信息不对称,购买方在确定目标企业价值时所处劣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买方对目标企业进行定量评估时需要了解企业的历史数据,依据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状况及资本市场资料作出预测。因此,在签署兼并收购协议前买方对目标企业应实施尽职调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