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民工进城和进城农民工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民工进城,同时,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包括农民在内的全民收入不断提高的目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迫切的重大改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已有3亿多农民进城打工,其中约1.5亿农民已经在城里安家置业。到2020年,全国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将达2亿多,其中1亿多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促进城镇化的腱康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城镇化建设的腱康方向。有些地方为了完成城镇化人口方面的指标,将大量农民的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但这些“新居民”既享受不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又享受不了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3.
日前,下乡工作时与一些农民朋友交谈,说到城里干部下乡认“穷亲”时,他们直言不讳,对城里“亲戚”有四盼:一盼认亲要真认,能与“穷亲”常来往。农民对能有城里干部做“亲戚”很高兴。他们期望“亲戚”能常来往,经常保持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才能沟通情感。千万不能认为到农村认个“亲戚”,送点钱物就算完成任务,一走了之。二盼知书达理,能为“穷亲”释疑难。农民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弄不懂、道不明。他们期望城里“亲戚”能了解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政策、法令法规,给“穷亲”多做思想疏导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昂首挺…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城市人对农村人的集体称谓,这个中性的称谓,有时也包含着一部分城市人对农村人不敬和贬低的意味。当然,大多数从小生长在城里的人对外来的农村人是友善、理解和接纳的。但是,一些城市人并不了解农村人,不能客观分析农民具有的特点,也就难以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县(市)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不可否认,城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关系并没有理顺。(一)城镇建设与城镇规模的关系。人口多少是反映城镇聚集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可简单地理解为人口数量的增加,更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农民进城就等于城市化进程。前几年,江苏省有一个地方,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进镇盖房、经商,而农民进城后搞一条街,底层是店铺,上面是住宅,你也开店,我也开店,结果开的店都没有效益,许多农民无法生存,只好回到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数量和速度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制约的,因而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8.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专业合和经济组织的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在农业、农村经济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产物,它承担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社区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任务,具体功能如下:  相似文献   

9.
华春梅 《辽宁经济》2006,(12):18-19
取消了中国的“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也就贬值了,并不会导致在城里没活路的农民非要呆在城市。取消“农村户口”,取消城市之间户口转移的限制,让全国人民都“动”起来,全国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农村事务常被简称为“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社会组织这三类问题。可归根结底,农村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谁叹息?     
有一片土地,农民们有的在上面种地,有的在上面放牧牛羊。来了几个人,对放牧牛羊的农民说,我们把你们的牛羊全买了,你们到城里去卖牛羊肉吧。于是农民没有了牛羊,就把土地交给了那些人。这些人在那些土地上面盖了很多房子卖掉,赚了很多钱。很多疯子看到可以赚很多钱,就蜂拥而采,从银行借了很多钱,买农民的土地。对农民说种地多苦呀,你们也去城里吧。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铅山县湖坊乡是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全乡11个行政村,村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全乡农民掌握科学种田技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湖坊乡在1988年成立了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但因农民居住分散,来往不便,大多数农民想学又来不了。针对这个问题,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各村建立农民文  相似文献   

13.
赣县涌现千余“奔小康互助组”通过市场经济大潮,江西赣县涌现出1000多个农民自发组成的"奔小康互助组",解决了不少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难题。这种奔小康互助组,一般由3至10户农民组成。他们在农业技术、信息、人力、机械、销售、生...  相似文献   

14.
司思 《中国经贸》2008,(4):54-55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近日向记者表示,2007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原因有国际粮价上涨、周期性波动和疾病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农业出现转型。城里务工收入好,许多农民放弃传统养殖业,进城务工。过去家庭养殖小农经济,逐步让位给现代养殖模式,但现代养殖模式还没有跟上。现在2亿多农民进城,加上原来城里的5亿多人口,消费群体增加50%多,  相似文献   

15.
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已进行多年.由于地方上的政策满足不了城镇集体经济改革的需要,又始终没有出台相关的全国统一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集体经济发展.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宁夏同心县出了一条新闻;有一大批户口已经“农转非”的农民,强烈要求恢复农民身份,因为户口转了以后,他们既享受不到对城镇居民的低保政策,也享受不了国家对贫困农民子女读书实行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成了农民、市民“两不沾”的“中性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或留在农村或随父母来到城市,这些孩子既不同于拥有城市户籍的城里孩子,又区别于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村孩子,他们的学前教育问题备受冷落,关注并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对于实现规划目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双周     
《浙江经济》2012,(1):10-11
政界温家宝:再也不能靠牺牲农民土地搞现代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安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李晓明,刘会同10年前,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城镇无非是个换取油盐酱醋的地方。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城镇是块“风水宝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农村城镇展现出美好前景和无穷魅力。一、转移剩余劳...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必须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才能解决农民问题。他们这些看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