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祖父的书箱     
刘亚中 《东北之窗》2013,(19):99-99
祖父并不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但他在世的时候人们都说他很有学问,因为每当有人问起有关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问题时,祖父都说得头头是道。直到我渐渐长大,直到我终于看见祖父那满满一箱线装书,我才终于明白哪里是祖父聪颖过人,只不过是他看过太多太多的书。  相似文献   

2.
薛峰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2,(21):78-80
眼前的这个男人两鬓已隐约能见到白发.每天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因为热心,这就让他变得更加忙碌。只是,每当提及家人。他总会愧疚地说:“今年(2012年)是我最伤心的一年,我欠家里人太多,太多。”说话的人叫邱立斌,是大连市公安局南沙街派出所的第20任所长。  相似文献   

3.
学会忘怀     
聂静 《中国高新区》2010,(6):124-124
某天傍晚,我去看望一位朋友,他遭人诬陷了。喝茶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不经意听到是有人要告诉朋友是谁诬陷了他。朋友赶紧拦下:你可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当时,我特别诧异,朋友见状忙解释道,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情不需要知道,需要忘记。  相似文献   

4.
萨苏 《宁波通讯》2012,(4):62-62
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做了三十多年中国人,我还是说不清。因为中国人太多了,也太复杂了,哪里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前几天去社科院出版社,杨晓芳编辑送我一本《传说中的近代中国》,里边两篇本不相干的文章,倒是和这个话题都有些相干。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2,(5):74-74
比德·史尤瓦尔来自瑞典的马尔默,在中国已居住20多年。他说:“我不觉得自己像瑞典人或欧洲人,我很中国。”没有几个外国人能像他那样说完美的中丈。  相似文献   

6.
普天下打工的人,都有被老板挑来选去的经历,如果能了解各种不可追随的老板,想必可少受些窝囊气。多伦多的华文媒体总结了千千万万打工者的心酸经历,大多认为下面的的几种老板属于不可追随之列。  一、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如果你的老板经常沾沾自喜地说:“我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像我这样垮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毕竟不多,我有我的独到之处。”这时你就应该怀疑自己的老板了,如果不是他有某些重大的缺点,他不会总是经历失败,一个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怎么能肯定下次一定会成功,除非你有吉人天相的“帮人命”。  二、事必躬亲的老…  相似文献   

7.
微博上的人     
《宁波通讯》2011,(16):64-64
微博上有些什么人呢? 有只看不说话的人。王小波所谓“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是旁观者,是围观者,围观推动社会,围观改变中国,其实说的就是这部分人,而不是像我这种整天在微博上喋喋不休的人。  相似文献   

8.
模糊的对岸     
一朋友来京,问我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我说投资都找到我头上了,说明你闲钱实在是太多了。他苦笑,说被国企挤得只剩下钱了。  相似文献   

9.
“你注意过郁金香是多么的美吗?” 这是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影片中,身为警察的男主角因医生误诊,被告知得了绝症。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过了生活中太多重要的东西。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想在短暂的余生里,享受真正的生活。在周围人的眼里,他变了。一次,当他和搭档外出时,竟手拿朵郁金香,边欣赏着边这样问搭档。见搭档一脸诧异,他又接着说:“当它们开放时,就像一个个小铃铛,实在太美了,美得不可思议。”他的这番话,只引来了搭档“你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唯美主义诗人了”的嘲讽。 当然,影片最后以喜剧结尾。应该说,和大多数一辈子忙忙碌碌而对生活之美浑然不觉的人相比,这位警察很幸运,在人生的中途,他幡然醒悟了人生的真谛,而又能带着对生活的这份认识幸福地活下去。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个长得很像明星刘涛的女友无数次说过.她的梦中情人就是普京。 3月初,当这位俄罗斯万人迷把权杖交给他的旧跟班新老板梅德韦杰夫的时候,我可爱的女友盯着老梅那张脸.说,咦,这个男人更有味道。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9):8-10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1月23日】钟情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一次在北京,我问一个起了英文名字并有着绅士派头的中国人霍华德:“为什么全世界都害怕中国?”作为新一代中国人的代表,霍华德的反驳老实而坦诚:“唉,哪里有啊。最近两年你们根本不用害怕。我们自己的问题还忙不过来呢!”“两年?”我大声追问,“然后呢?”“不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大概,怎么也得几年。中国现在处于上升阶段,但还远远没有真正强大。”“然后呢?”“然后,”霍华德笑着说,“像历史那样,需要和平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经济》2012,(5):74
比德.史尤瓦尔来自瑞典的马尔默,在中国已居住20多年。他说:"我不觉得自己像瑞典人或欧洲人,我很中国。"没有几个外国人能像他那样说完美的中文。在德国的一次研讨会上,史尤瓦尔第一次见到中国学生,他被后者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4,(3):40-40
正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现实与愿望之间总有太多的相悖,社会永远无法按固定的模式去发展,说到底,还是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人。有的人之所以活得累,过得苦,那也许不是在于外物而是在于他自己,就像有些人动不动发脾气,那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别人太不讲信用了,说话做事总没有按他的意愿去做。表达的方式要是不对也是错误,生气  相似文献   

14.
学会感动     
“10多年前,我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选择了张江高新区,没有一个人能想到高新区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现在很多人让我预测10年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作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里10年前的样子。”这是本刊记者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采访瑞士罗氏制药原中国区总裁威廉·凯乐时他说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上一篇,我们谈了多面手,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日本。 最近有弟子从日本考察回来看我,他说很诧异,“在离成田机场不到15分钟车程的地方,两亩地连着上面的一栋唐式别墅,才200万人民币!”据他所说,日本的房价在1980年代非常恐怖,你要买多大的房子,也得付出那么大体积的黄金,当时光是东京一个城市的地价、房价加在一起,和美国的总地价是一样的,所以有日本人狂妄地说可以买下美国。  相似文献   

16.
小沈阳的表演像林黛玉的泪珠,从秋忙到冬,不少人的话匣子也就跟着从春开到夏。可说他俗和说他不俗并不妨碍他的演出票房.也不妨碍他成为劳模。  相似文献   

17.
带着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许多问题.我拜访了正在家中为电影《白鹿原》剧本做最后润色的著名编剧芦苇:芦苇对电影界出现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显然不是很感兴趣.对电视更是“不懂”。他说.我就像关中的麦客.哪里麦子熟了,就往哪里去。至于怎么经营好一方麦田.怎么吸引更多的麦客他倒不是很在意。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个干活的人.别的不太管。尽管如此.作为一位重量级编剧,在简单支离的言语中,我们还是可以听到一些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曹世中 《新财经》2009,(9):23-23
写完上面的主文,我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产生了迷惘:冯仑到底是个什么人?商人?企业家?慈善家?思想家?时尚玩家?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冯仑示人的脸谱太多,以至于有人戏说,无法对他的形象作一个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冯仑谈到公司的失败时说:“实际上这就像一个失败的农村人跟一个城里人谈恋爱,失败了以后,两个人反应是不一样的。城里人说,她要玩弄我的感情,他老说精神;农村人说他糟蹋了我的身子,她又说物质。。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我愿意把这个“一件事”理解为企业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早在1966年就提出:“在1900年几乎不被承认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明的中心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光宗耀祖     
有时会诧异,像秦桧、和坤这样的人会怎么教育孩子呢!要求孩子勤俭节约、两袖清风,还是告诉孩子“人好踢一脚,钱好往家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