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国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为: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仅为4.9%(樊纲,2003)。国有企业无论是否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国有资产的所有(委托人)和国有资产的经营(代理人)都是分离的,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利益上并非完全一致,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国内学研究的热点。有的学从产权改革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认为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同时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魏杰,1999)。有的学从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角度出发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如通过分析实行“股权制衡”并没有因此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是我国企业的发展道路;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和基础。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传统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制度是关键。当前,正确认识技术创新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有近ZO年的历史了。ZO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所有制结构改造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四个阶段,改革逐渐由分配关系上的调整深入到所有制关系上的改造。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纳入了如何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轨道;党的十五大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财产制度基础,即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抓大放小”作为实现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以改革的目标来衡量大多数国有企业距离目标还很远,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根本原因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缺少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处于无人真正负责的状态。因此,需要明确国有企业产权,理顺企业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即企业制度创新,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重新塑造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目前,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和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与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因此,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要做到“四个确保”:  相似文献   

6.
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整整20年了,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决定》中对国企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概括而又科学的说明,提出全党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换而不舍地努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当前,国有企业的状况离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那么经过20年改革,…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目标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改革过程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现象,违背了企业改革的初衷,阻碍了企业改革的健康进行。因此,我们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制订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力求规范化的管理,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健康有序地进行,实现国有资产在改革过程中保值增值一、国有资产流失与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集团物业管理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改革的方向.然而,由于长期在旧的经济体制下运行,国有企业的管理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解放出来,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集团内部如何实现主辅分离,重组改制,并对辅业中的物业管理进行市场化改造,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独立核算的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发展股份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有效措施,发展股份制是多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股份试点,加快改造步伐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从我们陕西省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推进。 理顺产权关系的基本思路,是实行国家终极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已历经15个年头,15年来我们在搞活企业上做了不少文章。回首整个80年代的改革,政府从放权让利开始,进而推行承包制,后又提出把企业推向市场,可说是煞费苦心,但企业却始终未能焕发生机活力。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又提出要借用西方企业发展的经验,用股份制的方法改造我们的国有企业,可看一看改制后的效果,企业的状况不能说一点没有改观,但整体来说仍是差强人意。何以如此?我们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改革不到位。本文结合如何按照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问题谈一些意见,供…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弊端主要源于产权不明晰及政企不分,以致其改革的目标是将传统公有制企业改造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多途径,其中通过改制重组上市使国有企业快速向市场经济主体转变,是众多改革方案中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一、“原整体续存”改组模式“原整体续  相似文献   

12.
杨启先 《公司》2000,(6):4-6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难点何在?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国在改革的难点缺乏准确和足够的认识。如有的说,主要是国家的优惠政策不够;有的说,主要是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放权;有的说,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都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都没有真正击中要害。从多年改革的实践和当前的现实分析,我认为其主要的难点,关键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客观方面,主要是国有企业的 历史包袱太重,很难解脱 ──多余职工的包袱。按最保守的估计,除了几年来已经下岗的上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累起来。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触及到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尽管早在几年前我国已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并有近千家上市公司,但由于股份制改革触及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问题.因而近年来一直有争论国有企业改革要不要明晰产权实现制度创新?股份制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普遍流失和全面的私有化?由于在这些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上很难统~.所以它成为国有企业改革难以取得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在这样一个深刻的背…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国民经济微观主体的改造。这项改革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风险非常大。一是社会风险大,改革初期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近八千万国有企业职工,这是除农民之外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只要有利益调整就容易出现不稳定事件。二是舆论风险非常大。这项改革自始至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论,有各个方面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朱Rong基总理指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重点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蹴而就,而要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处理好近期改革措施与远期改革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使企业在体制转轨时期保持活力,又要为新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这些方面要效益当然要做很多工作,而在当前经济改革时期,最主要的则是要深化经济改革,尤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结构优化为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难以优化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体制问题。由于多数国有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普遍缺少活力,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宏观调…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层次阶段后,改革的动力主体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困难。 首先,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是其前提。而经济利益的分开,使行政主管部门由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变成“外部人”,由改革的动力主体之一变为改革的对象,这个角色转换的跨度非常大。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的不少难点,大多与此相关。 其次,政企分开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失去了行政依托,要直接面对市场变化,承担市场压力和风险。改革中出了问题,会丢“乌纱帽”;经济效益上不去,要承担经营失…  相似文献   

18.
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新思路[本刊讯]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对困扰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如何还?谁来还?最近提出了一条思路。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次加以解决。洪虎说,目前国有企业所负的债务主要是欠银行的贷款。国企所欠银行债务中有的确已成为不良债务,企业无...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最令政府挠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国有资本顺利退出。而改革是否顺利,社会是否稳定,生产力是否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归结到改革成本控制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成本,就不可能用有限的付出取得更大的收益。没有一笔额外的支付成本,国企改革的收益是难以取得的。笔者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就如何控制国企改革成本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五年来经济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为全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却显得步履维艰,进展缓慢,成效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改革措施,包括承包经营、放权让利、负债持股贴息经营,直至导入市场经济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即股份制改造等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政企分开、自负盈亏、激励与约束、有效配置与效率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企业效益下降日益严重,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空壳化现象日趋严重。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还能继续用管理问题、素质问题、觉悟问题、封建残余问题来解释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