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资源外交"是能源与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确立稳定获取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国际供求关系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日本与资源供给国、资源需求大国、地区及全球性框架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日本在中亚和中东积极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与资源供给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参与改善地区安全,努力实现能源供给稳定化和多元化。日本资源外交具有发展大国间合作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消国经济互补,在配合美国地区战略的同时确保本国利益等特点。同时,也将为中日关系带来加剧资源竞争、促进节能合作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
王莉 《魅力中国》2014,(13):228-229
“どうも”是日语里使用起来最为方便的一个词,被称为日语中的“万能词”,几乎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有人说日语的交际非常方便、简洁。当别人对你说‘どうぞ’时,你只要回答‘どうも’就行了,知道了这两个词,在日本就可以生活了注1”。虽然这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どうぞ”和“どうも”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本文从“どうも”的意义和使用场景来探讨其深藏着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把发展经济比喻为‘做大蛋糕’,那么,社会公众的收入分配就应该称为‘切分蛋糕’。做‘蛋糕’不易,分‘蛋糕’更难。中国的改革者和决策者应该明白: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寄托在一架巨大而无形的历史天平上。这架历史天平以和谐为支点,两个的托盘上,一边放着‘效益’,另一个应放着‘公平’!”  相似文献   

4.
试论日本的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经济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日本来说,大国追求与经济外交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又成为大国追求的基础。本文试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经济大国地位的形成及政治大国的追求来阐述日本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羊年比东亚其他国家早到了一个月零19天。2015年元旦一过,日本便进入到了羊年。新年之后,1月5日,世界最大的投资贸易企业三菱商事公司开始上班,公司总裁小林健喜气洋洋地对全公司说:“‘羊’加上了‘羽翅’,便成了‘翔’。2015年,该是我公司飞翔之年。”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上级领导在基层调研时,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一个忠告——做一切工作都要为百姓着想:“老百姓的‘肚子’比领导干部的‘面子’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周峰 《环球财经》2009,(7):22-25
一个弱小贫穷的国家,竟然把几个西方大国玩弄于股掌,朝鲜可谓创造了以小搏大的外交奇迹。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六方会谈”里有不少短视和自私的算计,如美国的轻敌、日本的机会主义和韩国的摇摆不定等等。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5日,“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5:‘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9.
李轩逸 《魅力中国》2014,(1):101-101
对于戏剧,向来有“综合性”的说法。对于中国戏曲,我认为“综合性”更是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怎样理解这个“综合性”的意义呢?熊佛西的一段话很在启发性:“根据汉米尔顿与马修斯这类的定义,后来似乎又有人加了许多别的成分,改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因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综合而成的艺术。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误会‘综合’的意义。他们以为‘综’’就是‘总起来’,‘合’就是‘合拢去’。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因为各种艺术都有各个独立性,假如戏剧是文学、绘画、音乐综合起来的,那么它自己岂不是没有了独立性,所以我们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是指它用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艺术当着媒介,而另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正如线条、颜色、声音、节奏媒介了绘画与音乐。不过戏剧的谋介比较复杂罢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4,(10):38-38
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  相似文献   

12.
周秋蓓 《中国西部》2009,(11):54-55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跨越发展的10年,是‘蝶变’的10年,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蝶变’里,一个重要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就是西部国际博览会。  相似文献   

13.
朱冬亮 《开放潮》2004,(7):41-42
“就在繁闹的市中心区域,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每个‘城中村’就像在方圆几公里人为制造的一个整体的高达20多米的‘水泥巨物’。震撼还不仅仅来源于此,这个‘水泥巨物’并不是由某个公司或某个经济集体建造的,其基本的住宅楼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盖起来的,但在土地和房租收益的刺激下,建筑已完全失去个体差异的美学意义,经济的铁律也碾碎了中国传统村落和谐人居空间的‘文化意义’。在连接着的非常雷同的三、四层乃至七、八层高的建筑物中间,是由原来的宅基地间隔确定的宽约1.5—2米的街道,但在第2层楼以上,为了最大化地扩展住宅建筑面积,街道两旁的楼都伸展出来,几乎把露天的地方全部塞满,形成当地人戏称的‘一线天’。村落中的大部分住宅,白天房间内要靠电灯照明,村里的街道也形同‘地道’。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村里的人气和商业气氛却很旺,狭窄幽暗的街道两旁,排满各种商店、杂货店和服务网点,在村里居住的人除了村民之外,还有几万租房而居的外来打工者。”  相似文献   

14.
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民族工业要想立足国内、国际市场,就必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人们普遍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视为我国入世后的惟一贸易壁垒,似乎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一定能抗拒外来"知识入侵",保障国家经济利益和民族工业的发展。"‘蚂蚁’和‘大象’的搏击——谈‘国产’怎样和‘进口’比高低"一文却以生动的案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钛白粉"占领国内市场的艰辛。  相似文献   

15.
《环球财经》2009,(7):20-20
日本在推行“软实力”外交方面已经有纲领、有计划、有行动。深刻认识日本“软实力”外交的动因,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法制正在进一帝地完善。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仍存在“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和“钱(其往往拨若‘经济’、‘发展’等美丽外表)大于法”等问题.使具体司法的国家机关和公务员时有“投鼠忌器”的难诀。倒如,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区级企业法人成了流氓犯罪嫌疑人,有关领导竞特别关照区公安分局。  相似文献   

17.
<正>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心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 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 “《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积极地宣传‘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这一种。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济’有一条,就是政府要懂得,对许多事应采取‘积极无为’的方法。在这里,‘积极’是根本精神,即要有一个把市场经济搞好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18.
“对台商来说,大陆过去仅仅是一个‘大加工厂’,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市场’。”7月21日,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下称“台北世贸中心”)驻南京专案主任林国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朴绛鹄  陈勇 《开放潮》2004,(8):16-17
“‘走出去’的成效好坏,体现了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必须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场,只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福建对外开放的水平。”福建省外经贸厅副厅长贺汪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20.
张捷 《环球财经》2012,(6):102-10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鼓吹私有化的声音非常多,某些舆论甚至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神圣化了。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新近发表演讲说,“主导人类历史的就是两种逻辑,一个叫‘市场的逻辑’,一个是‘强盗的逻辑’”、“计划经济完全是‘强盗的逻辑’”,即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