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急剧的变化 ,其影响将超乎我们的现有的想象。面对这种状况 ,如何理性地认识网络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为我们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 ,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界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的分支学科,但一直以来,社会地理学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学者为此呼吁要加强对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并认为它是人文地理学中有待开发的新领域。近年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但人文地理学对其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从人文地理角度对社会网络的地域特性作了一定的探讨,提出社会网络的三种地域嵌入模式,即社会网络的实际嵌入、社会网络的遥寄嵌入、社会网络的肌体式嵌入。并探讨了社会网络地域嵌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从目前网络社会伦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目前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并从完善网络社会法律法规,运用技术手段控制不良信息,加强网络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对网络社会伦理的建构作了思考。以期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几乎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强烈冲击。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因此,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和世纪之交的一大科技景观.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因特网是个极富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它根本没有语言、地域、民族、文化、宗教之分地接纳所有网民及信息,极大地更新了人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交往行为,提高了人的主体能力,使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控制世界的能力和驾驭自己命运的力量.最大的冲击在于对整个人类交往方式转变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网络社会成为推动公民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激发了人们对公共生活的关切,推动了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公民实践的新平台。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公民成长,必须对影响网络公民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包括:网络匿名性特征增加了权利诉求的甄别难度并容易诱发权利膨胀;权力的自负对公民权利表达的限制;不可忽视的商业化力量的侵蚀。  相似文献   

8.
单菁菁 《现代乡镇》2006,(10):16-17
农民进入到城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社会网络重构的过程。所谓社会网络是指人们之间因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在这种人际关系中,个人可以看成是点,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可以看成是线,点与线的连接结构和动态变化形成社会网络,特定者的社会网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以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知识和知识转移活动嵌入在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网络的约束。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的关系要素、结构要素和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社会网络中,强联结有利于群体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弱联结作为信息桥,有知识获取优势,能扩大隐性知识转移范围;结构洞则控制着两端的隐性知识转移;社会资本通过促进人与人的频繁交流,形成非正式组织,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明确了这些关系,企业和个人就可以通过改善网络关系和结构,解决隐性知识转移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认知方式、生存发生和交往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遇到了挑战,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学的问题。它呼唤着自律性的道德。本文探讨了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以及网络社会中个体道德自律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本质上属于创新网络,作为创新主体与资源主体互动的有效形式,其网络优化已成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Tobit方法分析得出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结构洞、联结强度和互惠性对资源配置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网络中心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网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王莉 《发展》2003,(8):60-61
网络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一向领风气之先的大学生由于天然的接受新事物的快捷性和敏锐性,使其对网络的兴趣和钟爱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到不断壮大的网民队伍中,成为  相似文献   

14.
张元 《重庆与世界》2016,(34):13-20
从现代性角度来看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认清主体网络生活和当前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在现代性语境中,网络开放性和全球化易导致网络行为主体道德观念弱化、价值取向紊乱和民族意识弱化。网络技术"去人文化"使得工具理性大肆扩张,物化困境加剧,社会秩序动摇,生活意义的匮乏和缺失。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社会失序和主体自由丧失,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不得不依附于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就是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陷入一种病态的快感体验及享乐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媒介化的进程。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被各种媒介重重包围,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等等,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  相似文献   

16.
17.
朱晓琴 《黑河学刊》2012,(4):188-190
本文立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探索企业网络的演化模型,将企业网络的演化分别按影响因素和演化方式两个维度分成四种演化模型,分别探讨了这四种模型的内容和特点,对企业创建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媒介化的进程。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被各种媒介重重包围,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等等.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随着网络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人们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介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关系。因而,了解当代受众的媒介依赖尤其是网络依赖状况,分析依赖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成为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