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警惕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生 《产权导刊》2005,(11):19-20
一、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主要目的 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信息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披露,是国务院国资委三号令的明确要求,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和清楚的.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非国有产权就不需要这样做?我认为,产权交易信息要充分披露是由产权交易的特点所决定的.产权交易,尤其是国有产权交易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板块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舫 《产权导刊》2006,(11):27-28
我国的财富结构以及社会形态决定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要走一条特别的路径。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国有资产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产权交易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承担着为国有产权公开处置提供规范性市场化服务的职能。问题在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股份制经济相对不发达,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服务对象是非虚拟资本化的国有产权和非虚拟资本化的其它各类产权的交易,而国有产权及其它各类产权进场交易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单一所有制企业股份化的过程。在股份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更加清晰化、标准化的股权流动重组的需求将更大,其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要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整合市场是产权交易机构融入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胜利 《产权导刊》2006,(10):20-21
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需要,产权交易机构为国有产权转让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由于交易品种过于单一,大多数国有产权通过转让成为股份形态,市场交易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将制约产权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纪 《产权导刊》2004,(8):44-46
通过上述比较和研究,结合我国产权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建议在我国产权市场实行经纪人报价驱动交易制度,适合于现阶段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产权市场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建立报价驱动交易制度可能面临以下问题,首先是信息披露问题,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产权交易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其次是产权交易主体问题,交易需要对手,而且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实力相当的对手,交易人员才有兴趣,市场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上述比较和研究,结合我国产权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建议在我国产权市场实行经纪人报价驱动交易制度,适合于现阶段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产权市场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建立报价驱动交易制度可能面临以下问题,首先是信息披露问题,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产权交易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其次是产权交易主体问题,交易需要对手,而且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实  相似文献   

6.
政策法规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正在立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产权市场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已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期正在组织对包括《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内的有关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制度的起草工作。李荣融指出,国有资本将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这对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张志军 《产权导刊》2013,(10):46-47
9月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和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共同举办的推进产权市场“四统一”座谈会在北京昌平召开。监管部门和产权交易行业人士共聚一堂,共商如何把握政策机遇,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制约和影响全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全国产权市场统一信息披露、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系统、统一过程监测的“四统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产权交易市场的运行,以企业国有产权的存量交易作为主要业务,即国有市场主体公开发布转让信息,非国有的市场主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货币购买的形式获取原属于出让方的企业国有产权,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流动。  相似文献   

9.
李铮 《产权导刊》2012,(2):55-56
正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转让万应当通过相关媒体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而为了规范交易流程,防范交易风险,在项目正式挂牌前,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包括产权转  相似文献   

10.
李纪 《产权导刊》2004,(11):13-15
今年以来,沉寂多年的产权交易市场出现了少见的热闹景象,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一系列与国有产权交易相关文件和政策的颁布实施,业内人士振臂为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春天欢呼!三月份,国务院国资委正式下文,明确上海、天津和北京产权交易所三家机构为中央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首批指定试点机构,一场无声的国有产权交易定点机构的竞争尘埃落定.透过国务院国资委在产权交易机构确定过程中的点点信息,业内人士较为关心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形式仿佛也给出了某种暗示.  相似文献   

11.
聘用产权交易中介机构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表明国企产权交易运作市场化、国际化已经到位。要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还面临着究竟选谁做中介、如何选择中介的深层次问题,即能否真正按照“三公”原则规范地遴选中介。在这一重要环节上,我国当前的相关实践存在着不小的脱节。随着国企改制重组序幕的拉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产权改革,能否坚持按“三公”原则选择中介,形成规范有效的选择中介机制,事关国资改革大业和产权交易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2.
农户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因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强化,而成为抑制农地流转的重要根源。农地流转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要素市场,而是包含了地缘、亲缘、人情关系在内的特殊市场,有其特殊的市场逻辑。推进农地的流转及其规模化经营,需要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进行相应交易装置的选择与匹配。基于“产权强度一禀赋效应一交易装置”的分析线索,本文拓展了科斯定理。文章进一步对四川省崇州市的“农业共营制”进行了案例剖析。作者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管住用途”为主线的制度内核,将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3.
赵建彬  应俊 《科技和产业》2006,6(6):44-47,54
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是随企业的发展,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分工而逐步复杂化。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如何防范代理人的代理风险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委托风险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比非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更严重,防范代理风险更困难。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佳  张晴 《特区经济》2008,(6):240-241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的目的:一是作为被政府赋予一定监管职能的民事权利主体,对国有产权转让的行为和过程行使约定的监督职能和报告义务;二是为产权交易行为人提供交易平台,对产权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组织,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然而,现阶段我国产权市场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市场结构割裂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培育我国产权市场的必要性,对产权市场现存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产权流动对我国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参与国际购并重组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建立良好投资环境与产权交易机制对产权流动的重要性,指出应该发展混合制经济,整合全国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国有资产更好地参与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16.
卢紫珺 《特区经济》2010,(8):115-116
本文在总结国际场外交易市场监管共性的基础上,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各地产权交易市场为代表,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场外交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监管的思路,包括监管模式、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做市商制度及保荐人制度的确立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易成本的概念,分析了水权市场交易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交易成本对水权市场的影响,并得出交易成本的存在实际上提高了水权交易价格,减少了交易双方的净福利,从而影响到水权市场活跃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国外的实践看,管理层收购(MBO)不失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中国MBO存在收购价格的起点不公平和运行规则不公平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财政部作出"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决定无疑是  相似文献   

19.
侯小坤 《改革与战略》2011,27(4):128-130
河南国有外贸公司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生存现状堪忧。针对其国有资产和人才资源流失、发展方向模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其经营模式、产权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发挥政府作用,审时度势走工贸结合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The particularly overheated Chinese housing market, with its soaring property prices, has attracted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 We point out three of its striking empirical features, which current literature leaves unexplored: co-existence of steady growth of real transaction price and excess supply, accelerations in price-to-income ratio, and significantly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transaction prices and income inequality. A search-equilibrium model is built to explain these facts. Heterogeneous buyers and homogeneous sellers randomly search for partners to trade in a frictional property market. The search equilibrium of the property market is either a high-price-and-low-transaction elitist matching equilibrium, or a low-price-and-high-transaction pooled matching equilibrium. The terms of trade determine which equilibrium arises. Empirical observations arg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perty market through evolution from a pooled matching equilibrium to an elitist matching equilibrium. We set out to show that the market equilibrium is always inefficient, due to crowding out externalities and market incompleteness. Policy experiments support redistributive tax, as a means to improve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