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0—2018年北方农牧交错带各区域面板数据,从农牧民收入及收入差距两个维度,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农业结构发展方向并未呈现出一致的规律性;(2)农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区对农牧民收入影响最大的依次为农业、牧业、林业和渔业;(3)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资源禀赋性;(4)在不考虑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牧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前提下,新疆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华北地区最低。综合全区以及各区域状况来看,农牧民收入差距较为合理。最后,从如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牧民增收角度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作为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将农牧民与市场衔接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农业产品“卖难”现象的发生。然而由于其知识、技术等整体素质不高,使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牧产品流通市场掌控能力不足,从而表现出整体竞争能力较弱。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好培育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队伍的工作。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  相似文献   

3.
李筱  庞旭东 《大陆桥视野》2012,(12):47-47,49
对农业生产安置人口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时,被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可以分配给被征地农牧民,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土地补偿费可以分配给被征地农牧民的观点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伊犁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农牧民增收不稳,幅度不高,农民增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种养业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欠缺等因素限制了农牧民增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培训力度等,探索农牧民长期稳定多途径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华盈 《时代经贸》2007,5(10X):115-116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点关注的问题,西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农牧民的生活改善较为缓慢,长期以来中央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农牧民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工作在中央政府特殊的优惠政策下相继进行,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以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年的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2000年的1490元,年均递增12.4%.进入“九五”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本文重点就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和如何实现增收作一探讨。 一、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自然灾害频繁,抗御风险的能力低,农业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旱灾连…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199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甚明显。文章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协整检验方法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文章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康巴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康巴地区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采取创新观念、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农牧民素质、开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小城镇发展等方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一个相对封闭、农村发展较为困难的地方,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状况的改善,成为“富民兴藏”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旅游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上台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地区农牧业信贷与农业保险相连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点关注的问题,西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农牧民的生活改善较为缓慢,长期以来中央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农牧民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工作在中央政府特殊的优惠政策下相继进行,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以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9)
近年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民创业推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农牧民缺乏创业意识、创业培训力度不够、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肃南县农牧民要转变观念,提高创业意识,依托当地资源进行创业。县政府应当加强对农牧民创业的培训和指导,加大对农牧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6条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退牧还草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的研究对于揭示政策影响下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退牧还草模式的角度,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数据采集方法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转型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方式与收入转型需求错位,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益普遍降低,补偿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受农牧民家庭经济特征影响,各种收入来源对农牧民家庭的收入效益贡献不一;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以及当地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影响,各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存在差异。退牧还草生态工程体系缺乏完善,尤其替代生计补偿缺乏针对性,有碍于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14.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刚脱胎于封建农奴社会的农村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极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藏乡镇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已成为西藏农牧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吸纳农牧区劳动力的主渠道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通过对西藏乡镇企业发展的史料进行全面梳理,客观地界定了西藏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了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化制度设计与农村具体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业机械化实践的演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实践演进的轨迹与农牧民参与行为。发现国家对社会控制的限度决定了农民能自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空间。在税费改革后国家的农机补贴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国家重塑农民对国家农牧业机械化政策认同的工具,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力法人提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动员,进一步推动农地的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实现大机械的使用。同时,要强化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系统,积极推进农机创新与推广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娅 《环境经济》2004,(3):55-56
最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广大牧区,农牧民种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草产业迅猛发展。而人工种草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还使农牧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可谓一举两得,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去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特殊的条件严重地制约着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传统的耕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西藏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是农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环境资源视角下西藏农牧民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西藏是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切实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解决农牧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如若不能很好解决,会严重影响西藏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资源与农牧民贫困关系的研究,认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西藏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对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新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得出新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财务运行出现异化、组织运行不规范、人才及会员培养机制缺乏以及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结合新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政策现状,提出了新疆特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与组织的运行、人才培养、服务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破解三农问题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具体表现在:农牧民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致富缓慢;蒙古族聚居村历史债务较重,贫困面较大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三农现状,具体对策是大力加强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并适应市场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只有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破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