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工业产业提升,是各地发展经济的共性问题。义乌市政府最近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工业产业提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大投入、完善体系、规模经济三方面处处见实招。  相似文献   

2.
金升 《经贸实践》2006,(12):8-10
当历史的长河跨入20世纪最后2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时代最强音,再一次唤醒了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浙江儿女再也沉不住寂静,勇敢地向着工业化奔跑,于是,一个特色鲜明、势头强劲的区域制造业品牌横空出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经贸实践》2007,(6):6-7
浙江的经济,强项在工业,活力在市场,优势在民营,特色在区域,后劲在科技。所谓特色在区域,是指浙江很多市、县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由“一户一品”、“一村一品”形成了小块,再由村镇联合又形成大块,一块块充满活力的经济带来了整体的大繁荣。生机蓬勃的“块状经济”,再依托各种类型的专业市场联动发展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由此被学界概括为“小企业、大集聚”、“小摊户、大网络”等经济表征。 虽然,“块状经济”为浙江经济壮大挖掘了第一桶金,然而由于其“细胞”是小企业,在国内外新的挑战面前必须提升。从这个宗旨出发,我们从本期开始,将重点关注这一新课题。而且,首先从欠发达地区入手。这是因为,省里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他们喊出了“不被边缘化”的最强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08,(6):22-23
温州皮鞋、宁波服装、绍兴轻纺面料、义乌小商品……这些都是我们浙江人引以自豪的区域品牌。而在它们的背后就是“浙江经验”的核心——块状经济。过去,我们以此掘来了“第一桶金”。而今,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只有提升“浙江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才有可能“突围”。在这其中,路径也许千万条,但是唯有发扬光大“浙江经验”,发挥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才能实现最符浙江实际的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经贸实践》2005,(4):1-1
有一种烦恼日益影响浙江经济行进的步伐:煤、电、油、运等要素制约,使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上游原材料涨势不减,下游终端产品利润空间愈来愈小,“浙江制造”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制造基地和特色工业园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浙江经济”现象成为经济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浙江经济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富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格局。加入WTO以后,面对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跨国公司的压力,这种块状经济格局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有人认为,浙江应该顺应全球化潮流,打造“产业制造基地”;省计经委提出“特色工业园区”的概念,主张以特色产业提升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开发区”则强调以引进资金和技术为目的。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各自的优势何在?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9,(9):8-8
本刊讯 7月29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题报告会暨示范区试点动员会在嵊州市召开。报告会邀请了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殷存毅教授分别作了产业集群专题报告,为我省各级政府及部门进’步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动员会上,金德水副省长系统总结了前段时间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6,(8):40-42
我省“块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目前,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06,(12):5-7
首届浙江工业博览会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削减。回顾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浙江制造”的殷切期望,追溯首届工博会的众多亮点,展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蓝图,是我们这组追踪报道的初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赵树梅 《江南论坛》2005,(12):13-14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展望“十一五”,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南湖区,更应以“红船精神”为行动指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时代前列。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湖南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湖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中国制造”正在世界大行其道,迅速取代“日本制造”、“欧美制造”,凭借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傲视全球。然而,兴奋和自豪之余,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深陷的尴尬困局:产品的附加值低,表面的繁华并未带来实际的繁荣,企业始终在价值链的最低端挣扎;低成本优势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巨大的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自主品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质量问题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案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6,(1):13-13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4.
吕怀涛 《经济论坛》2006,(23):55-56,72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找到一个“拼装工”的位置舒服的“坐享其成”,绝对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取向。如果说当初我们选择“中国制造”是为了解决切实的经济、民生问题,是为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是为了拉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达”,那么今天在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成熟的时代,在我们追求先进技术引进捷径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拿来主义”,在今天我们还缺少一种什么精神。事实上,在这种捷径上如何去把握一种必须的“创新精神”,如何去协调技术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奇 《宏观经济研究》2006,(12):21-26,33
“十一五”时期是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坚持依法治省,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安徽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指导,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为抓手,以依法加强环境监管为保证,着力开展生态省建设,实施重点污染防治计划项目,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金文 《经贸实践》2012,(12):18-2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从这个论断看,经济下行也不失其正面意义。这场来自大洋彼岸的经济风暴最终剥掉了“浙江制造”的华丽外衣,给予那些仅仅依靠打价格战过活的企业,一潮真正汹涌的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8.
当自主创新被纳入国家战略时,这不仅标志着企业高水准的竞争拉开帷幕,更昭示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质的转变。“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实现赶超。唯一的选择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经贸实践》2007,(2):22-26
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发展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了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1月16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经贸委邀请专家和企业家,召开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座谈会”。结合本刊今年第一期《为“中国制造’’把脉——顶尖专家谈装备业》一文,本刊在今年第二期、第三期继续选登1月16日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以期帮助读者对发展浙江装备制造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贾帆联 《经贸实践》2005,(12):10-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但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目标,而且为各地科学地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对浙江工业来说,“十一五”时期既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决战时期,更是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解决好工业成长中的一系列“烦恼”,事关全省“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全局?而在这些影响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烦恼”中,特别需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六个“两难”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