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最主要的也是维护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农村.本文从儒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出发,阐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区域内的要素集聚流转主要不是表现为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夺;二是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集聚辐射的未来腹地将在区外而不是区内。该文认为应对这一趋势的办法: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一个最重要的软件问题便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其中涉及到两个越来越显得突出的体制性障碍:一个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问题,一个是土地制度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新农村建设也好,“三农”问题也好,都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内涵广泛,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力虽然被称作“软实力”,其效能却很硬,因为它是一切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都是从文化建设入手的,这恐怕不能视为文化人的偏好或局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求真务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更是关系中国现代化成败的基础工程。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求真务实”,一方面应努力探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应以人为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出发,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实践。 相似文献
5.
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基本教义"仙道贵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观点与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保护事业相结合,已然绽放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揭示了道教文化中的现实社会价值,为环保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探究道教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郊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独具优势的发展前沿阵地,从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工业环境等各方面都蕴藏强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以东宝区牌楼镇为例,论述了创优环境,实施经营城郊、兴工富镇、调整富民和商贸活镇的战略,是城郊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城郊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独具优势的发展前沿阵地,从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工业环境等各方面都蕴藏强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以东宝区牌楼镇为例,论述了创优环境,实施经营城郊、兴工富镇、调整富民和商贸活镇的战略,是城郊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改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都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农村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首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建设是一个有利的切入点.本文从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实现农村多元化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环境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法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学习和弘扬董必武同志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征地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民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进而引发社会深层次矛盾。现阶段,既需要正确处理当前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缓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又必须着眼于失地农民的未来发展,使失地农民由"基本生存"到"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生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使得我国的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之间的矛盾,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资源管理体制创新,进行合理的资源定价和技术进步是不够的,这些并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我们还必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建立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内核的新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环京津贫困带”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玲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104-106
以河北张承地区为代表的"环京津贫困带"长期贫困落后,对京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存在潜在的影响。此类地区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通过转变思想,主动接轨,服务京津,建立资源环境市场化机制,依托项目,统筹谋划,加快区域新农村建设,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保障京津都市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家武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10,(2):51-52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财政支农体制等方面完善,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但因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目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国情,全面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新农村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新农村建设.文章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思想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力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姜保雨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南阳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深刻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