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也用了较大篇幅专门对社会建设做了部署,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史上还是首次。这些都表明,我国正在强势推进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之果,社会工作也摆上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迎来了美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启洪  林岩 《走向世界》2008,(1):24-27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中共十七大对民生建设的精确的概括把改善民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07,(20):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出许多重要论述,其中改善民生被民众寄予厚望。报告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权 《走向世界》2012,(33):22-23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可见,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将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惠及全体国民,要让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8,(11):13-15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杨维周 《发展》2008,(1):4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我们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007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市劳动保障部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益群 《发展》2008,(1):8-8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七大报告中,曾多次出现有关民生的关键词,并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凡 《魅力中国》2009,(20):85-8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的治本之策,必将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弱有所扶就是社会救助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扶"不仅指物质上的援助,还应当包括服务的援助。但是就目前社会救助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救助的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在农村地区很多"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援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服务救助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十二五”民生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重庆经济》2010,(4):8-12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要素不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作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使全社会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