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林  陈怡男 《农村经济》2004,1(5):83-85
本反思了当前几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的实现困境,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思路必须重新定位。通过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在马克思理论所提示的企业发展趋势的启示下,明确中小企业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同时根据当前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总结了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和转移的主要动因在于农村存在着对农业来说无价值投入的剩余劳动力及城乡间的条件、收入差别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一句话,正是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成本和差...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逐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是关系着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的关键。因此,今后既要继续解决近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又必须继续坚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实现这一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要依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可能,以及农业自身的承  相似文献   

4.
成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该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性、阶段性以及内部转移的非均衡性3个方面对云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云南省4类不同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经历了改革十年的快速转移后,近年来开始放慢了转移的步伐。与此同时,农村一大批外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某些地区发生的“盲流”也尚未完全遏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个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迎斌 《农业经济》2000,(12):26-27
我国农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00年底,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 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发展、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1988年12月15—18自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了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及转移理论讨论会。讨论会结合农村十年改革的经验及教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土地与资本稀缺,交通便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该论文以详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环境、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主要是向城镇转移难,是实现职业、地域、身份三重转换难。从经济学角度看,高昂的转移成本和较低的转移收入所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缺乏有城市中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而政府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不合理的限制劳动力的转移的稳中有各种制度和规定、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是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加转移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因素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针对性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知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严格的城乡隔离,我国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强制性地固定在极其有限的耕地上。在相当长时期里,尽管农村只提供了30%左右的社会总产值,但却使用了80%左右的劳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劳动力布局的重大转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冲破重重障碍,向城市转移,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并于1983~1985年达到高潮。但是,1986年,特别是1987年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明显放慢,且部分省区农业劳动力出现了逆向转移。严竣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面临困境,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柏正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合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同题的决定》对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做了新的深刻论述。在这一理论和方针下,有必要对我国成收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做迸一步的深入认识和分析。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现代化进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从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却仍十分缓慢,两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结果,又反映在近几年来前者速度的大幅度回落。因此,必须校正这种不协调,使之相互促进,开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明 《农业经济》2003,(7):21-22
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 ,是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 ,因此 ,只有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整体上看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很不平稳。这与农村二三产业尤其…  相似文献   

18.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都是比较突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5亿,并且还在呈增长趋势,云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700多万,相当于全省农业劳动力的37%左右。可见,在云南,必须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与转移》,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确定的重点研究课题。该课题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承担,历时4年完成。其主报告《历史启迪与道路抉择》共7万字,对建国40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对改革开放10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得失进行了评说,对今后的转移道路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将其主报告的一部分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20.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张襄英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刻认识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至关重要。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来说就是指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