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各区域的特点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方法]在此研究背景下,文章以河南省108县市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产值、农产品附加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使用率、农用肥料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等7个指标将河南省108县市农业经济进行区域划分为3类,并分别对3类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取4个主要变量对该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达程度、政府政策等4个因素对该省3个农业区域经济均产生正向影响且对于农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影响系数高于发达地区,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对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政府政策依赖程度较高,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也对农业经济发展程度有重要影响。[结论]未来应以可变因素即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制定为研究对象,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区域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已日益成为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由于不发达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迥然有异于沿海发达地区,因而其发展乡镇企业决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而应当从自身特点出发,寻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子。本文试图依据不发达地区的实际,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京口、晋陵地区在六朝以前土地尚未垦辟,农业生产很不发达,直至六朝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仍低于先进地区。本文探讨了京口、晋陵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南朝末的农业发展历程,认为:六朝以前京口、晋陵地区的农业生产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两次高峰,但经济发展很不稳定,常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农业生产的倒退和衰落。进入六朝时期以后,京口、晋陵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渐赶上了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永嘉以来大量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2)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初步改变了本地不利耕作的自然条件。(3)六朝政府的重农和安抚流民政策,促进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地区在中药材种植产业上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种质资源条件等,从国家政策、市场、资源、品质等方面分析,该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均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提出了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标准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五个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作了定量分析,并明确二者地理范围的划分。同时,研究了两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的程度,指出应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之间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状况采取措施,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区域资源是由区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组成的。三种资源既有明显不同属性的区分,又有其内在的和历史的联系。而其中自然资源是区域资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规划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发展水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区域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农村经济》2004,(1):47-49
本文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很难依赖某项措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这些措施应针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而分别采用 ,有些措施对发达地区适用 ,对欠发达地区采用的条件还不成熟 ;有些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适用 ,而发达地区采用却对增加农民收入效果不明显或缺乏刺激力。本文分别就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晏月红 《山西农经》2022,(13):42-44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历史人文、开发程度、产业发展、技术水平等原因,云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过大不利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云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阐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分析不平衡的原因,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不同资源基础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然而现代经济发展的水平却不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条件。我们可以根据资源的丰富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也高;西欧的英、法、德诸国资源较丰富,经济也很发达;而日本,人均资源量极低,经济却最发达;相反扎伊尔虽然人均资源量很高,但经济欠发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人均资源量虽高,但经济处于中等发达程度;只有非洲的许多国家,资源贫乏,经济也很落后。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农村经济》2000,(5):11-12
一、西部农村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挑战(一 )西部农村在经济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制度创新不足。从全国来看 ,总体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从东部往中西部走 ,资源拥有量越来越丰富 ,而经济发展则越来越不发达。西部农村为什么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原因不仅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缺乏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缓慢 ,人口素质低下 ,还在于缺乏有组织资源的创新安排。本来 ,西部农村和中东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 ,应走一条不同于中东部的经济振兴之路 ,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 ,西部农村所追求的仍是和发达地区一样的模式。一般地说 ,目前西部农…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现实地成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了日益扩大的经济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上劳动力过量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农村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差别极大,因而其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和速度各不相同,转移的具体途径也有所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公布的28个省份2012年林下经济产值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离散分布特征;林下经济高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低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林下经济政策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因此,各省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林下经济发达或核心省份的分工与合作,通过生产资料的完善与关联机制的不断强化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问题也各异.必须针对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老人对养老资源的拥有情况,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分类分层,优化配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主要注重生存型养老资源的配置,解决老人的生存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在满足老人生存需求的同时,主要注重发展型养老资源的建设和配置,以满足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户金融需求状况与供给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山市和从化市)、广东东西翼沿海地区(湛江市)和粤北山区(英德市)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通过对广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作者希望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的借贷行为规律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以揭示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借贷的限制性因素,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婕 《中国林业经济》2006,(4):42-44,53
论述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高低决定并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封闭保守就势必要落后,不借助外力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松岭区(局)而言,经济要实现快速乃至跨越式发展,抓好招商引资是一条捷径。而招商引资只有发挥资源、资产、政策和环境等综合优势,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山区既是一个自然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山区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工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脆弱、灾害频繁、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低下。正是如此,在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八千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山区,山区就必然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山区虽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但相对于林业发展,却条件优越、独具优势。七十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林业经营形式——社会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开展社会林业的实践活动,对于全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及调控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指重庆,贵州,四川,云南一市三省、是我国资源富集地区,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本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低,其产业结构具有不发达地区的特征。该文提出如下对策:扶持先导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开发: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加工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能源与矿产资源;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资源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作为加工技术发达的上海,其资源的贫乏是显为人知的。为了解决上海经济发展的资源问题,作者构思资源权与资源开采经营权实行分离的政策,具体办法:采取集团与集团间、地区与地区间、地区与中央间,应用经济为法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融通资源渠道,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探索加工资源省之间如何形成一种新型的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