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谚语是中国农业的重要遗产,研究中国农业谚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农业谚语的专著和文章的搜集与整理,把中国农谚研究分为发生期(20世纪初至1949年前)、发展期(1949年至1978年)、深入期(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概述。  相似文献   

2.
倪根金  左晓丽 《中国农史》2004,23(1):121-126
在全国人民战胜“非典”的第一个金色秋天里,以探讨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与传统农业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1月18——20日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农业生产经过1978—1984年的高速增长,1985年后进入新的徘徊时期,我区农牧业经济仍以较为稳定的态势向前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历史相比,1985年以后的时期是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 1985—1989年是我区  相似文献   

4.
1979——1988年,共有6650万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其中在农村就地转移的5460万人,进入城镇的1190万人),年平均转移规模660万人,年均增长11.7%,农业劳动力的高速非农化,迅速降低农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使其由1978年的70.7%迅速下降到1988年的59.5%,提前到达世界银行对本世纪未实现“翻两番”条  相似文献   

5.
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经过一段较快速度的转移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新的停滞,曾经一度有所缓解的农村就业矛盾又再度趋于尖锐。 1978—1986年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和转移效率最高的时期,1986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92.6%降至80.2%,下降幅度达12.4个百分点。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由2265万增至7522万,年均增长657.1万。同期,农业就业  相似文献   

6.
大邱庄是我国农村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十年时间,它即从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穷村一跃发展成为富甲天下的“中国第一村”,一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这由历史性的大跨越。 1991年,大邱庄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是1978年137.3万元的1310倍,1949年到1978年30年间总和的100倍,全村公共积累达4.8亿元,是1978年的300倍,上缴税金3538万元,是1978年的350倍。对大邱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人以“南有深圳城,北有大邱庄”相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起伏波动阶段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整个经济和生产遭到了很大挫折,1958—1978年21年间粮食总产仅增加11020万吨,平均每年仅增加500  相似文献   

8.
第一讲学一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一、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研究什么经济史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既牵涉到经济领域,又牵涉到历史领域。它从大量史实史料中整理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这一发展过程本身来阐明经济演变的规律性,一句话,经济史就是运用历史材料来阐明经济运动规律性的科学。“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就是研究中国在1840年到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内,农业部门内经济发展演变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具体地说,它研究下图所示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9.
若以1978年为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大体划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以前是所谓传统经济体制运行期;1978年后已进入传统体制和新经济体制双轨运行期。通过运用比较静态学方法对两个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制定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战略及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整整六十年,这六十年可分两大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简称前三十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简称后三十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认清这两个时期的关系,成为正确认识新中国六十年伟大历史实践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一、粮食安全形势的历史回顾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世界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安全程度。1949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由1132亿kg上升到3048亿kg,增长169%,均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粮食自给率达99.40%,这是一种高度自给粮食安全战略。1978年以来,是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增长和发展的时期,1979年~2003年粮食总供求基本上同步增加,虽有五次波动,但这是在人口增长率下降和人均收入增加时而出现的,与1978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表明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2.
卢凤君同志(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化室)在“劳动力产业结构性转移分析及我国情况预测”一文中指出: 我国在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转移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 经过建国以来36年的努力,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984年与1949年相比,  相似文献   

13.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等三个维度,对1955—2019年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不同时期农林经济管理研究的变迁逻辑,对于从整体把握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949—1978年)、改革开放(1979—2001年)和深化改革与全面开放(2002—2019年)等三个时期的关键词,可以看出70年间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发生的变迁特征,即从生产关系研究逐步向生产力研究变迁,从政策导向的规范研究向理论引导的实证研究变迁,从农业生产研究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研究变迁。"气候变化"成为最近五年来强度最高的突现词,引领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向农业资源与环境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广东农业农村经济腾飞的60年。第一个阶段,1949-1978年。在这个时期,广东的农业农村经济虽有发展,但受一些因素的干扰,发展速度并不快。有统计数据表明,1957年广东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08元,1978年增加到193元,21年增加85元。  相似文献   

15.
一、山西农村劳动力发展变化特点 1.农村劳动力就业经历了一个转移与复归并存的发展过程。1978年以前,山西农村劳动力配置主要滞留在农业领域,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6.10%。随着山西农业超常规增长时期的结束,1984年乡镇企业的蓬勃崛起,我省出现了农村工业化高潮,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到1985年,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70.6%,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在各业间的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到1988年末我省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为69.2%,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七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1949—2019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历经70年的风雨,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回顾与总结农产品贸易发展历史,为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运用详实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将1949年以来农产品贸易发展史划分为3个阶段:即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至入世前夕、入世至今。对应地,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角色被归纳为出口创汇、出口创汇与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与全面对外开放。文章着重探讨了各个阶段农产品贸易角色变迁的缘由、农产品贸易的特点。[结论]回顾70年农业贸易发展历史,中国农业贸易发展成就瞩目,发展历程艰辛曲折,中国现有农业贸易结构是发挥比较优势的产物,未来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贸易的开展,仍需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历史与传统农业相比,海水农业打破了传统依赖淡水灌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1949年,以色列生态学家提出盐水农业。1985年,海水农业概念被提出,主要涉及农作物的海水灌溉。1978年,徐质斌将农业分为两大类型:陆地农业和海洋农业。20世纪60~90年代为海水农业早期发展时期,主要集中于耐盐植物的筛选、培育。进入21世纪以来,海水农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致力于阐明灌溉盐水对植物、土壤的影响,优化海水灌溉模式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非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本文采用指数方法,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分离出劳动力转移效应,对中国1953年以来各时期各年度的劳动力转移效应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1971~1978年、1984~1988年、1991~1997年、2003~2008年和2009~2015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7%以上,并且未来10年仍有较大潜力,2025年后将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经学会是于1978年10月建立的,至今正好四年了。在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时期,农业经济科学工作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和其他农业技术科学比较起来,农业经济科学领域是“重灾区”中的“重灾户”。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我们党提出的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极大地振奋了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农业经济工作者。为了迎接党所赋予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发展而相伴相生、与时俱增的长久期盼。回顾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四个阶段。还田于民、当家作主阶段(1949—1953年)。这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翻身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国,广大农民除在政治上得到翻身以外,还从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夺回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获得了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了这个时期农民对新生活的憧憬。土地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