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创新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金融业,使资金通道更为通畅,资金运用更为有效,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创新活动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金融创新过度同样会给金融系统带来致命打击.本文基于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影响,从而探讨我国金融业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晓雅 《商》2015,(2):16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随着支付宝等一众互联网平台的开拓与创新,也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业如何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怎样的冲击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不断刺激着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由此发掘出很多新科技。这些新科技让金融业运作成本降低,扩展了银行业务,同时这些新的科学技术也让金融业衍生出许多新生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促进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许多在运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障碍,让金融交易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依赖与金融科技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为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新的增长点。互联网金融能够在经济形势放缓的大趋势下逆流而上,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中流砥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互联网不仅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创新,还在企业的转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互联网在逐渐改变人们行为的同时,也慢慢渗透进各行各业,这就必然包括金融业。本文基于此,剖析互联网金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阳 《商业会计》2012,(1):21-23
金融创新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产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源。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风向标。本文在归纳总结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世界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金融业注入了新的生机。第三方支付业务拓展迅猛、网络银行贷款规模逐年增长,这些现象都表明互联网金融业正进行着广泛深远的变革。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因其经济性、高效性等特点,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冲击,同时其发展也因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维护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对于伴随其产生的风险也需要保持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要跟上世界经济的步伐,我国金融业仍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然而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号下我们更要加强对这种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针对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进行的金融创新,并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本文对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的产品像许多其他行业的产品一样,是在一种供求的波动关系中产生的.然而,金融业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是一个受到各方面的管制最严的行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在于创新,而政府方面的管制就成为了阻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基层行在多方面的管制下若要取得较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金融手段上进行创新,其中对客户关系的创新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韩庆玲 《商业时代》2012,(22):57-58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业自由化背景下,国内也陆续出台了金融综合经营相关的法规政策,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综合经营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逐步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我国金融稳步推进综合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金融综合经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内金融业综合经营现状,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综合经营所存在的金融创新和风险问题,并提出规避金融综合经营风险和发展金融综合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并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本文认为,金融业发展进入政策机遇期,互联网金融地位合法化,传统金融加速与互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发展给宏观调控带来的新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  陈洁 《财贸经济》2003,(8):65-67
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使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得到迅速发展,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金融已成为目前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电子货币必将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将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变革与挑战.面对变革与挑战,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具体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网络金融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运作空间.本文对电子货币发展给宏观调控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并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本文认为,金融业发展进入政策机遇期,互联网金融地位合法化,传统金融加速与互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川  包万根  蒋建华 《商业研究》2003,(20):104-106,107
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范畴 ,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 ,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 ,创新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目前 ,我国的金融创新有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应该加快我国的金融创新的步伐 ,同时要加强由此而带来的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工具的创新对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带来巨大风险。如何平衡衍生工具创新带来的积极效应和风险隐患,成为金融监管体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一直是围绕着金融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可以说金融业发展的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不断的金融创新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但是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又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市场,有效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金融发展的两个轮子,共同推动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一直是围绕着金融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可以说金融业发展的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不断的金融创新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但是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又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市场,有效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金融发展的两个轮子,共同推动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金融创新起源于1960年代,198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推动下形成高潮,至今扔如火如荼。在这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创新浪潮中,金融创新究竟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业趋利避险的追求本质决定了金融创新要贯穿于整个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地去优化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才能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即金融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以金融创新作为基础。那么,去探索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在为传统金融提供服务的同时,催生了金融领域新业态,对传统金融格局和秩序产生了冲击和挑战。在互联网等新型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科技赋能金融,推动着金融服务领域数字化变革。在金融业发展初期,分业监管模式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在金融改革深化时期,维持分业监管的模式不利于金融业务体系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互联网金融特有的混业经营业态,探索混业监管模式,以“包容审慎”为监管原则,适度简化监管流程与要求,加快建立新型数字化金融监管规则,构建数字化金融生态监管框架、实行数字化监管,实现金融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稳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萍  金之叶 《现代商业》2013,(15):42-44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创新同样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的创新,金融业才能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关注城市金融在我国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业为例,并在充分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