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金融创新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品种不断增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金融创新在提供规避风险和获利手段、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本文在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创新风险的基础上,从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创新主体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的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广义地讲,金融创新是整个金融领域所有新的创造和新的发现,包括金融工具(即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技术、金融机构乃至金融市场、管理制度诸多方面的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只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其他方面的创新不过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伴随物。本所及的是狭义的金融创新,即金融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创新和次贷危机并没有必然联系,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未来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务必要加强风险防范,力求在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域,但是它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加大金融风险。原因在于金融创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改变了金融体系的构成,同时使得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要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就必须实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内部约束框架和对金融创新进行立法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世界经济发展史,自从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出现。本文首先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本次危机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金融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引出应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而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如何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受到启示来防范创新,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迅速发展的金融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实现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化,然而也面临相应的风险,从而造成一系列商业危机。为此,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类型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房地产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业务创新、监管不到位、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震荡等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现实风险,引起了金融界关于加强监管的反思。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以银行信贷为主导,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意识较弱。在我国房地产创新中应加强风险防范,继续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创新,稳步推出投资信托基金,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将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要跟上世界经济的步伐,我国金融业仍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然而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号下我们更要加强对这种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针对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进行的金融创新,并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本文对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贸区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金融风险,为了保障金融行业能够稳步发展,需要掌握金融创新原则及风险防范的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阐述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建立监管机制等方式,防范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风险,旨在促进自贸区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在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当中起到了”双刃剑”作用,一方面,金融创新能够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发展,另一方面,过度创新或监管跟不上都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累积的因素。当这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整个金融市场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是毁灭,这种毁灭就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崩溃所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使整个系统出现功能性失效的风险。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将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功能失效,给依赖于该系统的事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系统崩溃。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属于经济系统崩溃。本文就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分析了过度金融创新所导致的系统崩溃。系统崩溃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其要着眼于长远从各方面加以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会计风险会越来越大。会计风险包括会计核算风险、会计分析风险、会计检查风险等。本文分析了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市场经济下的会计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尚未尘埃落定,但金融创新的话题却始终沸沸扬扬。人民无论是在享受金融理财所带来赚钱的快感,还是反思金融危机的起源,金融创新这个话题却始终绕不开。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而言,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期待它能给困境的农村信用社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害怕它将给本已包袱沉重的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风险。所以,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是一个勿需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1.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迫使银行改变经营模式当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商品不断丰富,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都迫使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多方位开发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品种。纵观全球经济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生产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急剧膨胀,从而使得为此提供服务的金融全球化,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和服务品种面临严峻挑战。为适应资本的流动需求,银行业务的传送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金融创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金融科技引起了各界关注,吸引了大量从业者踊跃参与,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催生了移动支付、P2P等新金融模式和新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倒逼金融防范的强化。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固有的属性,并不会因为技术进步和创新而使得金融风险消失,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不同步发展情况下所导致的金融防范与监管滞后。只有本着"稳中求进"的科学发展态度来对待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新趋势,才能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好、将金融风险防范好,使之更好地服务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5.
张艳 《财经界(学术)》2011,(18):22-22,24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动作用是无可否认的,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是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金融机构生存的重要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为企业和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金融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无可否认创新金融工具为金融机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其中所隐藏的金融风险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的。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我国金融创新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种类,并提出了创新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投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经验不够充沛,容易对自身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然后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防控进行了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使金融投资风险得以准确防范,保障广大金融投资者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切身利益,稳定金融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应该将金融作为行业发展中的管理重点。 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的金融问题面临更多的发展难题和发展契机。 文章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建设的实际,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多次金融风险,我国许多企业受到不小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关注金融企业风险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保证我国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就必须找出一条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金融电子化是金融企业发展必然的历史阶段。金融电子化在为金融企业的业务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金融电子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金融电子化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怎样防范电子化带来的风险?这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融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两面性。一方面,金融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但是另一方面,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高的风险,这对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安宁又十分不利。因此,为了保证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金融经济风险的重视,分析金融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本文就这些相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