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懿  田里  王桀 《经济论坛》2014,(10):68-7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范畴不断扩大,旅游产品形态不断涌现,旅游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旅游组织形式不断更新,旅游新业态大量涌现。传统的"产业""行业"概念难以准确描述旅游业的发展状态,旅游业态研究成为旅游研究新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界定了旅游业态、旅游新业态和旅游业态演变的内涵,进而构建了旅游业态演变的综合模型。该模型表明,旅游业态的演变动因由需求拉动、市场竞争、科技发展和产业融合等外部环境和业态内部竞争共同构成,通过创造、挖掘、综合等创新机制的作用实现旅游新业态的产生,进而又通过移植、模仿、组合等学习机制的作用实现旅游新业态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晋中旅游新特色。  相似文献   

3.
古城镇旅游在旅游资源市场开发中占了很大比重。商业业态布局在古城镇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序列概括为:初期一前期一中期一成熟期,其对应商业业态表象为:居民自发式一旅游行业式一调整提升一去商业化。通过对古城镇商业业态布局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古城镇旅游市场需求,结合古镇文化特色和区域旅游产业配套,对商业业态进行主题业态、辅助业态、配套业态的合理化布局,为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者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业态需要不断创新。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需求。新型旅游业态是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业态,旅游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产生全新的业态形式。该旅游业态具有时代性、虚拟型、多元化、定制化与规模化结合的特点。业态结构优化方面主要包括旅游行业间比例协调和相互配套、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旅游资源范畴不断扩大和深入,旅游产品形态不断涌现,旅游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旅游组织形式不断更新,旅游业态也不断被创新。旅游业态的研究逐步成为旅游学科研究新的切入点。但是,目前理论界对旅游业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外学者尚未系统地对已经出现的旅游新业态做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
通过对旅游新业态的内涵解析,阐述新业态在旅游服务、产业融合、产品创新三方面的体现。强调了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要性,突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和创新。从旅游新业态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并分析我国现状,实现由传统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由传统盈利向创新盈利模式转变,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实现以服务为中心,使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以顺应游客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需求也越发强烈.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竞争也再不断加剧,创新成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受此形势影响,湘西旅游业态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在对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瓶颈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就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5,(12)
回顾已有研究中对旅游综合体概念及类型的划分,认为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具有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功能复合性、空间连续性、开发和运营一体化、业态配比合理性、服务高品质化、地方政府参与性等特征。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包括贯穿始终的生态意识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选择生态休闲度假作为其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空间数据分析验证一种廊道型乡村旅游地蔓藤有机生长模式,其业态生长可划分为3个阶段:(1)集镇和景区依托阶段,“藤”发育,“枝叶”出现,旅游业态生长主要受居民点距离、景区密度和资源密度影响,有一定接待基础的集镇和景区周边业态集聚明显,廊道主要起过境通勤作用,旅游业态以餐饮和购物为主;(2)景区和主廊辐射阶段,“藤”快速生长,“枝叶”互动频繁,其生长主要受景区密度、资源密度和主廊距离影响,廊道作用开始凸显,随着景区、廊道及节点不断发育,景区周边成为业态集聚核心,并沿主廊向外呈“轴线式”辐射,业态结构“食降住涨”,廊道由过境通勤向旅游目的地转型;(3)支线蔓延阶段,“藤”成熟,“枝干”蔓延,主廊距离成为仅次于景区密度的核心影响因子,业态向支线蔓延明显,支线的空间、生态等价值得到释放,主廊和支线结构分层的生态位显著。总体上,廊道旅游地业态数量呈“波浪型”上升曲线,业态结构由餐饮向住宿等复合多元功能转型提高了廊道旅游地生命韧性。资源、廊道、社会、区位以及自然是其业态生长的决定性因素,资源是业态生长的核心,廊道影响力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沈洁 《江南论坛》2024,(3):43-4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生态协同治理及价值转化方面具有先行示范的使命和责任,其生态协同治理制度创新成果已从一域破题复制推广至全国各地,形成了旅游经济、大桥经济、湖区经济等不同业态,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