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系统地比较贺兰山东麓荒漠-绿洲交错带扬黄新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退化防治的作用机制,提炼区域土地退化防治的一般模式,采用社区调查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园艺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限制性资源调集和分配、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等方面的作用。相对原生荒地对照,耕地(玉米/小麦套作)土壤养分和盐分发生表聚现象,园地(葡萄)40~60cm土层养分和盐分明显富集。菌草产业的资源调集能力巨大,菌菇废料有效养分含量高而均衡,但是全盐含量明显偏高。相对早期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葡萄和菌草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园艺村土地退化防治实践。葡萄产业代表了一种原位的土地适宜性利用推动土地退化防治的模式,而菌草产业代表了一种拓展性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土地退化防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土地退化治理政策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土地退化与污染趋势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文章梳理了土地退化治理政策制度的发展脉络,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内涵,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土地退化治理目标原则与路径步骤。并基于此,进行现有土地退化治理政策的问题识别,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土地退化治理政策机制建议,促进土地退化治理过程的合理规划、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退化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退化对土地资源、水质、空气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核算了新疆土地退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制定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12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定为"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旨在唤醒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生命关系的清醒认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和鼓励公众参与,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觉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管理起源于对传统自然资源管理方式的反思和改进。2002年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被全球环境基金(GEF)接受并作为其资助领域之一,基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具有全球效益的生态系统功能是该基金继防治土地退化之后在我国开展的新探索。以GEF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丽江老君山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定义,提出了丽江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管理的五种手段,以及其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在对老君山示范区生态系统管理状况、利益相关者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模型,并在老君山空间规划管理、生态系统监测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城市发展的历文脉,创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宜人社区.实施城市社区、生态化城市、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很大的工程,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项目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衡量土地整治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之一,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以商洛市的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妮 《环境经济》2006,(6):21-27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荒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个代表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它能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威胁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威胁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联合国大会把2006年确定为"国际沙漠与荒漠化年";为了配合这一行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沙漠和荒漠化"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防治荒漠化首席专家卢琦博士.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和多种统计资料,分别计算了陕西省96个市县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指数.采用全样本统计和典型剖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县域植被覆盖和土地退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植被覆盖指数的降低,土地退化呈明显的加重趋势,植被覆盖≤20%为其临界值;(2)在湿润指数≤1.2的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底,由于农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可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结合项目区实际,从开发整理理念、投资结构、公众参与、项目区与背景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开发整理的障碍因素,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长期效益提升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由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系统。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应采取具有强烈湿地生态保护意识的湿地旅游生态开发模式。本文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及其相关配套措施,以期达到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沙漠是陆地生态系统最脆弱的一环,我国是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西部更为甚之。但沙漠并非不毛之地,只有利用它具有特殊的条件和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开发潜力巨大的沙漠农业,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评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并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塌陷区治理是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两淮煤城为例,分析了采煤塌陷区所产生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损等多方面问题。指出塌陷区的全面治理,核心是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新型生态系统和新型经济社会系统的重建,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此观点,探讨了全面治理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宏观归纳、总结分析与实地调查,论述了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原则、理论基础。分析了宁波市海陆经济关系,对宁波市主要海洋产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旅游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运用贡献率分析和拉动效应分析,计算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以及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产值拉动效应,得出海陆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利用港口的发展来实现。依靠港口开发和港口经济发展,推进宁波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拓展和加强第三产业,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保持海陆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农村综合开发规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国的土地国情和农业经营特点与我国十分相似。文章分析了韩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在农村综合开发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简要论述了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中国国土规划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为我国的农村综合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While soil degradation has long-term consequences, static models which form the bulk of studies on this topic in Africa, do not account for the inter-temporal dimensions of optim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used an inter-temporal optimisation framework, which considered soil in a time-dependent resource extraction perspective.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oil degradation is causing an enormous reduction in productive value of smallholder land in Malawi. Current user cost of soil quality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which represents annual loss in productive value of land, was estimated to be US$21 per hectare. Based on this value and land area under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Malawi, economic costs of soil degradation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were estimated to amount to 14% of the agricultural GDP for Malawi. Although smallholder farmers’ current practices are sub-optimal to Steady State solutions, they are above static solution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smallholder farmers have some private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the soil quality stock. Smallholder farmers internalise some of the dynamic costs of soil degradation under the current practices. However,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a slightly higher discount rate indicates that SS solutions closely resemble the prevailing smallholder farming practices. This suggests that smallholder farmers may be overexploiting soil quality stock because they have a high time preference. That is, they value the current consumption more than their future consumption and wellbeing. High levels of poverty in Malawi and serious lack of viable alternatives to subsistence farming may be influencing such behaviour. Promoting more viable land use alternatives than subsistence farming and formuling policies that help transform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to a profitable enterprise will not only increase the cost of degrading the soil, but also encourage farmers to invest in the soil quality stock.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认为:生态系统结构不完善,生产力和经济功能低下。据此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提高其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