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异常发达,而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标权尤其是驰名商标的保护与规制,这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和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在驰名商标法律保护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视野,尤其是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笔者在此不揣冒昧,就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略述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淡化与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照华 《山东经济》2007,23(4):72-76
驰名商标淡化作为侵害驰名商标的重要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商标淡化理论在中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驰名商标保护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将淡化理论限定于驰名商标更具有操作性,更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的时机与条件已成熟,有必要制定一部商标反淡化法。  相似文献   

3.
褚霞 《辽宁经济》2002,(10):62-73
淡化问题是困扰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一个难题,给驰名商标以扩大保护,以防止他人在类似或非类似商品上“搭便车”,维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是当今的国际潮流,但各国保护的形式、程度不尽相同。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对此问题如何界定便搬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4.
杨旭 《辽宁经济》2002,(11):47-47
一、商标淡化的含义、性质及立法理论基础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表现为将与他人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商标淡化是一种侵害商标权的行为,这是商标淡化最基本的性质。传统理论将商标权局限在注册商品或服务,即商标权人只能在注册商品或服务范围内享有商标权,商标淡化理论突破了这种限制,它要求对驰名商标和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进行扩大化保护,而扩大化保护的基础就是扩充这类商标的权利范围到所有的商品或服务。一些国际条约,如《巴黎公约》、TRIPS等都为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也是基于商标权的扩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驰名的特殊价值出发,分析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阐述了刑法给予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保护方面的立法是我国商标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关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都对驰名商标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自从我国加入《巴黎公约》以后,经过不懈努力,在商标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有关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法律条例依旧略有缺陷。我国在驰名商标保护的历程中还需要长远规划,就当前形式来看,需要结合国际做法,充分熟知和把握国际公约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规定,以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为研究视角,深入探究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商标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向军 《特区经济》2007,(8):248-249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立法都有反商标淡化的规定,一些国际条约和立法也采纳了商标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采取反淡化保护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文章分析了传统混淆理论和现代联想理论的不足,商标淡化理论比联想理论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胡骋 《特区经济》2014,(1):235-236
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在当下是必要的,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及体系化思考方法,认为《商标法》第13条第二款是我国引入反淡化保护的依据。其作为跨类保护条款保护包括禁止跨类丑化、弱化及不正当利用声誉这三种狭义淡化行为与禁止跨类混淆,是一种广义上的反淡化保护规定。该种解释方法是逻辑自洽兼秉承了对立法者与司法者善意的信赖,能够最大程度的正当化我国的立法与司法,使得商标法理论架构明确清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商标淡化行为日趋隐蔽和精进。学界关于商标淡化概念的讨论众多,然商标淡化实际是指,在后商标权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在与该驰名商标所标示的非同类商品或服务上,因在后商标与驰名商标相似而使人产生联想,导致该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之行为,而不管该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不管是否存在混淆、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周科 《魅力中国》2010,(23):163-163
驰名商标,又称“周知商标”、“高信誉商标”,英文写作“Well-known Trademark”,关于其具体含义,各国立法尚无统一的界定。关于驰名商标的淡化,各国立法规定的较少,国内理论界进行深入探讨的亦不多见,但在实务中,淡化事件却层出不穷。因此,很有探讨一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雅静 《魅力中国》2010,(33):37-38
驰名商标(well—knownmarks)对于一般公众而言,无非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商标,但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很难看到关于“驰名商标”的标准定义。在国际层面上,非但最早规定驰名商标的《巴黎公约》第6条之2没有给出驰名商标的定义,就是代表着驰名商标制度最新发展成果、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于1999年9月通过的《关于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的联合建议》也根本未提及“驰名商标”的定义;就国家层面上,我们也很少见到商标立法中对驰名商标进行定义的。不论在国际条约还是国内立法中,我们更常见到的则是“主管机关”在认定驰名商标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这就意味着,对于“什么是驰名商标”这样一个基础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并无明确的答案。因此,从法学概念的角度而言,准确定义驰名商标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陈向军 《特区经济》2008,(3):244-245
驰名商标的淡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标侵权方式。商标淡化行为会损害驰名商标持有者的利益,这种行为与商标功能扩张的趋势背道而驰,同时商标淡化行为也不利于贯彻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因此,对此种行为应该加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因为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商标侵权的首要目标和主要对象,知名企业因商标侵权受到巨额经济损失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随着我国《商标法》《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商标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我国驰名商标保护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方面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文章拟结合我国对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规定和现状、结合国际条约,就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作一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然 《发展》2008,(9):144-144
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蓝色经典”为“中国驰名商标”。根据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蓝色经典”商标将在全球范围内受国际法律的保护。这是继“洋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又一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惟一拥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上千件申请认定的商标中,只有136件最终获得了认定。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只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一种商标保护的方法,不是荣誉称号。把驰名商标当作“荣誉称号”进行商业宣传,实质是误读驰名商标的本质。商标的显著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取得,一是固有显著性,二是使用显著性。其中,使用显著性是一件商标成为驰名商标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驰名商标真正发挥其特殊保护的功能,我国应该完善现有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建立法院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了统一驰名商标的标准,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扩,国家工商总局于1996年8月14日颁实施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使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正轨。  相似文献   

17.
赵洪波 《中国经贸》2010,(14):51-51
驰名商标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功不可没,如何建立企业自身的驰名商标战略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需大力创建驰名商标,同时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和拓展,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志忠 《特区经济》2009,(8):247-248
近年来,新增的驰名商标大多数是通过司法认定获得的,只有少数是由行政认定而取得。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了一定数量的驰名商标,保护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暴露出司法实践中驰名商标认定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实现保护驰名商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伊燕霞 《黑河学刊》2006,(2):59-61,6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知识产权产生的纠纷也备受关注。海信集团的驰名商标“HiSense”被德国西门子公司境外抢注一案给我们的启示颇多,我国驰名商标在境外被抢注的现状及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际潮流,都要求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后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驰名商标司法解释》)中对驰名商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我国《规定》和《驰名商标司法解释》对驰名商标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有关对驰名商标的相关规定.围绕着“地域”、“公众”、“知晓”三要素及有关“声誉”因素的相关规定.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概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