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并反映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将拥挤效应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生产函数,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得出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据此给出了一个估算最优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的结论。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可变的,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应该适度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在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发现,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空间相关性可以较好的识别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避免模型设定中的多重共线性。  相似文献   

3.
要素积累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会突破地理行政边界的限制外溢到相邻区域。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知识空间溢出的增长模型,检验知识空间溢出对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要素投入以外,知识空间溢出是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邻近城市工业产出和要素投入的增加对本城市的产出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各地区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同时,要格外重视技术吸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有利于知识空间溢出的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溢出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溢出测度模型,并以2004年~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人力资本量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各省科技创新投入转化率及科技创新溢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技创新在经济各要素的溢出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省份之间以及内部城市间经济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再次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城市空间溢出效应这一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一个新的政策思路。实证部分以山东省17地市2001—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溢出效应大小反映了城市间的经济差距;在造成山东城市经济差距的基本因素中,资本差异的贡献率最大,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落后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从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些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山东省1985-2009年城市分维数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计量研究。发现该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高位次城市垄断功能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而且通过检验还发现该省城市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利用浙江省1990—2006年经济增长数据,构造浙江省的空间位置权重矩阵,研究各县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浙江省极少数县市与相邻县市没有空间溢出效应,少数县市存在单向的溢出或反馈效应,而绝大多数县市和相邻县市都存在双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是较强的正向溢出,从而解释了浙江“共同富裕“之谜。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控制了银行业竞争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差异后,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加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第一,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数字经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应用的发展显...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运用现代计量分析工具——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对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银行业发展效率,而非银行业发展规模是西安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另外,就西安市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方差来说,银行业发展效率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银行业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运用现代计量分析工具——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对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银行业发展效率,而非银行业发展规模是西安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另外,就西安市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方差来说,银行业发展效率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银行业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4.
米娟 《全国商情》2008,(8):15-16
本文从现代服务业集聚及其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向城市集聚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及逐渐增强的特性;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偏误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年~2010年31个省市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探讨户籍管制下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户籍管制的确构成了城市规模的发展瓶颈,过高的户籍管制导致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而过低的户籍管制则影响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结合样本分布的时空特征,指出户籍约束而非过度城市化导致了现阶段城市规模的低效率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应该通过户籍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制定合理的户籍管制政策,防止户籍管制过低或过高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山东省17地市2001年—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实证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贵州省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探讨贵州省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或贡献份额,并进一步揭示其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产性、生活性、社会性基础设施来界定我国的基础设施指标,运用两变量VAR系统实证分析了1978~2004年福州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市经济增长与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正向协整关系,但与社会性基础设施具有负协整关系.但我们从方差分解中也发现,社会性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大,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与培育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