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以从人才和技术角度分析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做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不同制造业影响程度不同,互联网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依次增强,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影响机制来看,互联网通过激活人力资本带来人才效应和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为制造业带来了人才和技术“双重红利”;对比来看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要强于人力资本中介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都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发挥作用最大,即互联网及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存在技术偏向性。 相似文献
2.
计岩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
劳动生产率指标从表面看,反映的仅是一个数量值,它实质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创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劳动生产率指标常常被用于衡量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的创造能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于忠江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1):77-86
针对公路交通建设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改进这一问題,既有文献存在两种对立的回答:增长效应假设认为公路修建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吸附效应假设则认为其整体作用十分有限.文章利用河南省各市的面板数据从经验上分析了该问题.结果表明,样本期內,河南省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旧会促进本地增长,即经验证据支持增长效应假设,不支持吸附效应假...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通过传导机制阐述和实证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而长期内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仅存在短期效应,不存在长期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仅存在长期效应,不存在短期效应,这种区别是由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和知识吸收能力差异造成的。此外,本文构建了动态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劳动生产率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概括,按照企业自主决策的影响程度,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抽象为内部控制理论和外部约束(主要是基础设施)理论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具体理论作了简单的评价。文章强调,若想在现有基础上产生有价值的研究,就必须强调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和经验的验证。改进的重点之一就是利用证据判断基础设施的作用是否存在“零和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9.
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生产率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概括,按照企业自主决策的影响程度,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抽象为内部控制理论和外部约束(主要是基础设施)理论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具体理论作了简单的评价.文章强调,若想在现有基础上产生有价值的研究,就必须强调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和经验的验证.改进的重点之一就是利用证据判断基础设施的作用是否存在"零和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6年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呈现U型相关关系。②环境规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等作用机制间接促进了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章为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3—2001年、2002—2013年三个阶段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发现了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之后利用偏离—份额法得出了在三个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各影响因素的变化数据。本文发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即来自内生增长效应,而第二产业表现最为突出;劳动力在产业之间流动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结构红利"现象,但是这些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又有很大不同,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对银行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选取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并对中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2009-2013年的经验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与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削弱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互联网金融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商行创新能力下降的幅度也更大,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应对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欧美国家、亚洲四小龙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尽管存在差异,但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它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影响是明显的。我国应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济增长的测算框架,把对经济增长的各贡献要素尽量细分化,从而可以深入剖析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董化庭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25(5):470-48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的普遍降低,商品价格并没有普遍降低,从较长时期看,反而是上升趋势。如何破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关系之谜呢?可以有两把钥匙。破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格关系之谜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度量方法为出发点,分析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判定标准,同时解释了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低之争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之争源自劳动生产率度量方法的差异;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矛盾,绝对优势是比较优势的前提,可分别由价值量方法度量的劳动生产率和实物量劳动生产率作出判定;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工资水平,且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而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及实证检验数据,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将很难持久。要想保持这一优势,必须提高劳动者效率和增加值率。 相似文献
18.
以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度量方法为出发点,分析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判定标准,同时解释了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低之争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之争源自劳动生产率度量方法的差异;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矛盾,绝对优势是比较优势的前提,可分别由价值量方法度量的劳动生产率和实物量劳动生产率作出判定;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工资水平,且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而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及实证检验数据,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将很难持久。要想保持这一优势,必须提高劳动者效率和增加值率。 相似文献
19.
夏伦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4):41-49
20.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