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地方经费数额变化、财政收入构成及地方经费与财政的比例变化等三个方面对晚清南部县的经费问题进行考察。晚清南部县的地方经费分为存留、养廉及厘金杂捐的自用部分,其中存留、养廉银比较固定,厘金杂捐有了很大的增长。地方经费的增减受财政体制、经济变化和地方事务繁简的影响。养廉银占地方经费的比重有限,故对地方事务的补助有限。厘金杂捐用于地方事务的仅占10.8%,其对地方治理的作用不可夸大。三费局、学田局不仅负责"三费"和学务费,还实际起着经理县经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财政中的摊捐——以嘉道之际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摊捐,是指地方政府以强制摊扣官员(尤其是州县官)养廉银的方式,筹措无法"作正支销"的公务经费。嘉道之际,州县的摊捐负担已经普遍超过养廉银,繁重的摊款直接导致了州县养廉银制度的名存实亡。摊捐的出现,既因财政结构无法应对社会经济变动,也源于财政管理中的摊派机制。嘉道以降,摊捐被普遍"滥用",不仅欠解摊款成为常态,州县也多以亏空、浮收来转嫁财政压力。摊捐因此成为清代财政中的弊政。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最初寄希望于通过捐输筹措饷银,下令京师和外省开办捐输。广东省的捐输包括捐监生、贡生,捐实官,捐封典、职衔,官员捐输等多种形式,清廷要求解送的京米折价银也通过捐输筹措。咸丰初期的捐输收入大部分根据户部要求协济战区省份,少量作为京饷解送户部。咸丰四年(1854)五月广东设立军需局后,捐输接济团练直接拨解军需局,清廷难以染指。广东省因富户较多,收捐数额巨大,捐输一度占广东军饷来源的约68%;同治时期,捐输与厘金在广东财政中所占的比重此消彼长,捐输最低只占军需经费的3.8%,而厘金高达52.6%。清代财政从以农业税为主的定额化体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的扩张型体系,捐输在其中起到了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路货捐是厘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初年,津浦铁路货捐的设立历经多次反复,中央与地方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在北洋早期,地方违背中央指令,征收铁路货捐的企图与行为既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力的薄弱,也反映出地方财政短缺的现实。尽管最终设立财政部直管的津浦全路商货统捐局,但始终受到来自沿线地方的侵夺。随着军阀纷争加剧,中央对津浦货捐的控制不断遭到消解,地方军阀以截留和捐上加捐的方式破坏着既有的货捐制度。北洋时期津浦货捐演变历程,充分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之间在财政关系上多元博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包括田赋、盐课、关税、杂赋、捐纳和报效等,支出则分为皇室经费、俸禄、兵饷、驿站、科场学校、河工塘工经费等。道光时期,地丁银始终是最重要而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他各项收入有一定的波动,但意义有限;支出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从总体上说,财政收支尚未走到崩溃的边缘。咸同时期,清廷内外交困,军务倥偬,战火持续,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财政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奏销制度而言,咸丰以前的钱粮奏销、京饷协饷基本失效,户部无法有效地掌握全国财政大权;就税收征收与分配主体而言,以厘金为代表的地方财政兴起,中央财政基本不能染指这一重要税收,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并立成型;就租税结构而言,财政收入的主体由农业税转变为以厘金和海关为主体的工商税;就指导思想而言,清廷在事实上抛弃了"量入为出"的理念而步入"量出为入"的阶段。可以说,咸同时期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基本是内生性的,既受时局的重大影响,也是道光以来财政实践的自然结果,西方的影响反在其次。  相似文献   

6.
熊昌锟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收录汇总):78-99
厘金最初是清政府应对国内军事危机的筹饷举措。有赖于各省厘金的征解,晚清严重的军事、财政困局才得到暂时纾解,并为恢复战后社会、经济秩序提供了税收保障。既有研究关于全国和各省厘金收支数量,主要参考罗玉东根据档案抄件整理的数据,但罗著中的厘金数据及种类均存在一定的缺失、错漏。厘金征收始自江苏,江苏、浙江两省厘金收数巨大,也是上缴中央及协济他省最多的两个省份。本文根据原始档案对江苏、浙江两省厘金的征收过程以及收支数量作出补充与修正,并对厘金的奏报和算法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初步检索到400多篇。择其要点,其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政策、财政、税收、金融和银行周育民考订了清代厘金的创始;徐毅分析了江苏厘金制度的起源与推广等问题。①清末鸦片禁政导致鸦片税厘大量缩减,清廷被迫决定以实行印花税来抵补,但最终缺乏成效,地方苛捐杂税以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原因。②还有文章讨论了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问题。③万立明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库制度经历了一个由不统一到统一、由委托代理国库制到银行存款制这一复杂的嬗变过程。④尹红群以…  相似文献   

8.
市场整合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社会艰难的发展历程,有必要考察这一时期损害市场整合的因素。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量化考察了晚清厘金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发现厘金征收显著降低了相邻府间的市场整合水平,这种影响占全样本市场整合水平变化的60%。并且这一估计结果得到了多种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此外,本文发现厘金也损害了长距离贸易和市场整合水平。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艰难的经济发展历程,也丰富了一系列考察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中市场整合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晚清海关洋税的分成制度探析》试图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架构,讨论所谓"海关洋税分成制度"对解决中央与地方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不兼容问题,以及加强中央财政集权的意义。该文撇开海关制度系统讨论洋税分成制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的错置;认为洋税分成对解决中央地方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不兼容的作用也存在误读。晚清的关税分成现象实际上是关税收入的财政收支和经费的一种划拨形式,该文误将关税"分成解部"和"分成指拨"的财政拨付方式当作中央和海关系统或中央与地方财政系统间的洋税分成制度。该文设定的问题及其论证过程和结论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乃至战后的地方自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战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的秩序重建,是围绕着硖石镇、盐官镇、长安镇、斜桥镇等市镇的兴衰及区域市场一体化展开的。海塘修建、河道疏浚,善堂、书院甚至州衙的重修,主要经由厘金和商捐筹措经费,而区域市场体系与厘金制度密切相关,并由此呈现了地域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太平天国战争中的某一次战斗、海塘修建中皇帝的“巡幸”、河道疏浚中官员的“观风”、善堂兴办中善捐征收的纷争,等等,均可在某种层次上构成事件史意义,并对地域社会秩序的整体史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 年 来,我国 公 共教 育投 入 不断 增长 ,国家 财政 性 教育 经费投 入占 国 内生 产总 值的 比 例也 不 断上 升,表 明了 财政 支 出对 公共教 育支 持 力度 的不 断加 大 ,但 同 时,教育 经 费短 缺的 呼 声仍 然强烈 ,其 重要 原 因之 一 就是 公共 教育 资 源的 配 置结  相似文献   

13.
战后,在民主化和中央、地方分权要求下,日本的新宪法和地方自治法同时在1947年公布,从此地方政府自主权获得法律地位,自治权限比以前巩固。但因财政体制的制约,地方自主财源开拓空间有限,以致于不能适应战后百废待兴的建设,地方财政问题产生,1945~1950年度,国税附加税占地方税总额比重均维持在50%以上,1945年达69%。显然地方独立税源有待拓展,1946年地方税只占国民收入的1%,而1949年骤升为5.2%,大幅度增征税负可能性极低。因此,地方的财政需要,只能依靠 中央的补助来支持,如地方分配税自战后起便扮演调节地方总体财富不均匀的角色,该税来源于特定的中央税目如得税,法人税及入场税等税收的一部分,这一数额1945年起便逐年扩大,占地方收入比重由1945年的12%增长到1948年的18%。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警察及福利事务帮助很大,此外,面对土地改革,粮食增产及急增的中央委办事务等政策所需财源,具备此机能的国库补助金数额也逐年攀高,但是,地方分配税与国库补助金的不断增加,使地方独立税源比重从战前占七降为四成左右,对中央财源的依赖性增大,形成战后强化地方自主权的反讽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晚清苏南市镇研究,成果甚丰,但于市镇总体格局,缺乏全面系统的考察。除少数大城市外,一般市镇难以确定其经济地位。苏南地区的厘卡严格根据城镇商业地区的重要性及其商路设置,可以反映苏南主要市镇的经济地位。本文根据清代有关厘金史料,探讨了晚清苏南地区的市镇结构、商路情况以及民间银钱使用比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地方财政亟待新的税源进行补充。而我国消费税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例较为可观,同时对调节经济有重大作用。本文就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有关于消费税的改革要点进行分析,对此次消费税改革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地财政划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家财政划分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确定两者的财政收支范围,是西方现代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晚清之后,这一思想传入中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希图通过这种手段整理财政,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最高准则。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央地方税的划分准则虽不十分妥善,但已备备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外壳,中国财政史上一大进步,在实践中,这一政策因中央、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要求,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张筠  宋思沂 《中国西部》2013,(18):20-23
校园绿树成荫,书声朗朗悦耳,墨香阵阵扑鼻,馨香溢满校园。6月的四川省南部县的三清小学,校园里处处让人感受到一片清凉。"三清小学距南部县城45公里,学校依据地势建造的由桂花树、红叶李、栀子花、紫薇等花和树以及由台湾2号草皮所形成的绿化带,美化  相似文献   

18.
传媒     
《浙江经济》2009,(15):7-7
财政的非税收入缘何猛增 中央政府正“税”清“费”的努力,往往刺激地方政府更深地侵入产权模糊地带以补足既有财权纵观一路走来的中国财税改革,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伴随多次的“预算化”、“集权化”改革,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不降反升。从理论上来说,面对普遍存在的财政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增幅最大项和最小项。根据数据比对和对财政增幅、行政费增幅变化率等分析,认为中国行政管理开支的迅速增加有一定客观因素推动,也有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等制度问题。目前各地行政经费的短缺与浪费并存现象十分突出,越基层、越偏远地区的地方政府行政经费越紧张。本文认为,应不断降低公共服务重心,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透明度,细化公开相关政务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盛京户部为清代东三省钱粮总汇,在统筹和调度东北地方财政、保障清朝大后方稳定方面作用突出。本文利用档案文献资料指出,盛京户部的经费来源大致可分为奉天地丁、旗租、杂税等本地经费收入,户部岁拨东三省官兵俸饷、外省协饷、内务府拨款等外部财政补给,以及其他经费收入等。就各款比重而言,本地收入长期保持较低份额,巨大的财政缺口致使盛京户部极度倚赖来自户部、内务府及各省的财政补给,从而限制了其财政运转与调度能力。盛京户部的经费来源充分反映出清朝以国家财政扶持和巩固"龙兴之地"的经济政策与政治意图,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清代中央财政与东北地方财政的互动关系,亦为考察清廷对东北边疆的经略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