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发改环资[2010]801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政策措施意见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6,(89):1-16
近几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实践,也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循环经济都非常重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建议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在区域循环经济具体建设上,我国从2005年才开始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到2007年底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第二批试点工作开展中,计划新增20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覆盖11个行业。到2014年初,北京延庆县、河北承德、吉林省吉林市、山西晋城等40多个地区申请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城市。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国2009年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又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具体指导区域循环经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作,扎实推进2015年循环经济工作,制定本计划。一、总体要求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以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为抓手,提升重点领域循环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描述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进程,对重点行业和有代表性的地区、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和经验进行了凝练,分析了成功的循环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循环经济,更使数字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科学技术有助于培育社会的循环经济理念,使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可能诱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自然和社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 发展,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循环 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 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财 政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8.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循环经济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资源产出率确立为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并确定在山西省和浙江省、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以研究完善资源产出率的统计核算方法,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随后又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配套和关联法规,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循环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升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宁波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立法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正确构建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厦;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快循环经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今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地方各省市在2012年前后也纷纷颁布了"十二五"循环经济相关规划.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将把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以及社会循环经济列为建设重点.在充分落实现有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将制定和完善更加优惠的价格政策、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废弃物利用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以及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政策等.另外,在管理保障、科技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方面也将向相关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项目倾斜.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末,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解决就业人口接近3 000万人。"在2016年6月25日举行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徐匡迪说。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曾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李冰  罗清和 《特区经济》2007,(3):130-132
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和现实意义,提出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营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广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强化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升深圳旅游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能全 《特区经济》2006,211(8):22-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配套政策。市委市政府明确  相似文献   

15.
对循环经济作了概述,分析了循环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证明了循环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介绍了能够保障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分析认为,加快制定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政策及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作用;采用绿色体系支撑:包括建立城市绿色投资制度、建立城市绿色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城市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引导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及有关文件要求,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预算管理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明确要求,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加强对各地编制《规划》的宏观指导,提高编制水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研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性,分析了保定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浙江召开循环经济工作座谈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出炉,浙江力争率先建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全省资源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就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