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广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有着传播的便捷快速和收听的随意性.本文从网络广播的受众、分类、争议与竞争、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主张充分利用新环境提供的技术,促进大众传媒的整合兼并.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推广,手机功能完善,带给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压力,为获得更多的受众,各媒介都竞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该文通过对个性化传播定义,从传播过程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个性化传播现象,并对个性化传播引发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辉 《魅力中国》2013,(1):55-56
一、广播媒体的舆论影响与《效能行风热线》的节目定位 1.新时期广播的媒介特征和舆论影响 广播在我国大众传播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广播是我国境内受众人数最多、地域覆盖最广、传播效果最佳的媒介,可以说广播曾经是我国最具舆论影响力的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族广播受众分布特点及传播效果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调研数据,探索西藏民族广播的特点及民族广播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旨在为西藏民族广播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视觉冲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大众对视觉快感的期待已被大大提高。为更有效的传递信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视觉审美水平,视觉传播工作者必须提供超常的视觉刺激。“视觉冲击力”便是为了满足当代人视觉欣赏趣味的变化而被提出的一个概念。而这一概念长期以来的被误解,是摄影记者不能有效提供正确满足受众视觉期待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韩辉 《魅力中国》2013,(2):55-56
一、广播媒体的舆论影响与《效能行风热线》的节目定位 1.新时期广播的媒介特征和舆论影响 广播在我国大众传播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广播是我国境内受众人数最多、地域覆盖最广、传播效果最佳的媒介,可以说广播曾经是我国最具舆论影响力的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7.
王德凤 《发展》2016,(9):75-76
在媒介形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变化中,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已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微信、微博)被称为第五媒体也就是新媒体,成为受众了解信息相互交流的首选.在大学校园校报(正式刊号)、广播、电视台(自办)、也有学生会或团委办的内部发行的杂志等传统媒体都在挑战中生存,这些校园媒体,特别是校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承载着育人和校园文化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柳漫漫 《魅力中国》2013,(29):312-312
广播戏曲节目在文化与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冲击,生存和发展前景堪忧。若能及时的从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传播途径和发展理念上做出突破。与时俱进,以现代思维诠释传统戏曲,不断融入时代发展因素,并积极地走向基层,培育新受众,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遏。  相似文献   

9.
王传伟 《魅力中国》2014,(11):280-280
我国农村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视听成本和对受众个人要求上有明显优势。本文就市级电台如何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使节目更合乎农民胃口,得到农民朋友喜爱,并实现市级电台广播事业的大发展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告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广告在其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广告商们通常基于对受众社会文化心理的把握,进行情感诉求,实现产品的文化定位,从而达到与受众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周婷  郑志英 《老区建设》2023,(12):57-64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有效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目前,红色文化国际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国际化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受众文化交流意愿低迷,传播内容微观叙事视角不足及传播媒体国际化影响力较弱等问题。红色文化国际化传播要在文化自信中构建传播主体传播意识,在价值对接中提高传播受众交流意愿,在创新创造中优化传播内容生产模式,在立体传播中加强传播媒体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是有着一定社会目标、规模和组织体系的社会大众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物质现象 ,也是一种精神现象 ,它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为渠道向受众进行传播。由于新闻舆论是一种公开的、社会性很强的大众传播活动 ,有着信息量大、传播面广等特点 ,因此 ,它对受众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莹 《新西部(上)》2007,(9X):227-227,220
随着互联网推广,手机功能完善,带给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压力,为获得更多的受众,各媒介都竞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该文通过对个性化传播定义,从传播过程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个性化传播现象,并对个性化传播引发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颖 《魅力中国》2011,(14):2-2
微博惊人的传播力,受众的广泛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上比起传统媒体有更大的优势。在微博这种快速传播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选择通过开通微博账号,职图片、文字等形式,把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求新求快”这种与微博接近的传播理念,利用广播稿件短小精悍、评论简洁诙谐、易于与听众交流等特点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5.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支持着个性化自媒体时期冲击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在人们更多地看到传统媒体发展的窘境时,作为广播媒体人应该积极地借助新兴媒体方式拓展广播的受众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接受理论认为,文学意义产生于读者与作品之间.如果将<水济传>的侠义文化放置于接受理论下进行审美阐释,就会发现其侠义文化根植于受众的市民百姓:<水浒传>宣扬的侠义思想,明显地体现了市民百姓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作为受众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则从<水浒传>的阅读中得以实现,因而才使得这部名著百读不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杨一龙 《魅力中国》2011,(15):237-237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窝藏、包庇罪的规定有明显弊端,主要表现在将该罪的犯罪主体规定为一般主体,此规定违背了法律的人道价值、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违背了期待可能’陛理论、违背了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当今世界的立法潮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经验,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文化按照传播范围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企业内部传播和企业对外传播。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由传播主体运用共同享有的符号、系统、媒体,将信息传递给传播受众,并接受其反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校园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关于校园媒体的定义很多,但还缺少较权威的解释.不久前,我们走访了30多所在京高校,发现各高校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媒体网络,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校园媒体的身影:每所学校都有校园报纸、杂志、广播、实体广告、校园BBS等.校园媒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媒介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组成了如今的立体式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新时期的校园媒体.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10,(8):F0003-F0003
西安口语交际专修学校是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实施口语障碍康复、培养交际口才,传播成功文化的专业教育学校。学校以推动国家口语交际规范化、素质化及健康发展为目的。在教学中对学员实施口语新理念教育、口语技能矫正教育、口语运用训练教育、良好口语交际心理教育、交际口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