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子长 《上海企业》2022,(12):67-71
<正>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共建共享、开放融合、互助共进、多跨协同”一体化合作平台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以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新基建如火如荼,数字经济也将迎来全新机遇,而长三角在“数字经济”赛道上率先发力。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6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指出,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充分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要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驱动力,可实现优质要素聚集,促进企业多维度创新发展.但是,目前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仍面临来自政策制度、实践操作和国资监管层面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解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提出资本要素"引"+"混"、劳动力要素"选"+"配"、技术...  相似文献   

4.
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的发展,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流转。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很多供应链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与算法部门,并且这一部门已经从成本部门发展为生产力驱动部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2021年数字经济占全国GDP比重已接近40%。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金融、医疗、营销、教育、政府治理、乡村建设等领域数字化的过程中,体现了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要素市场化改革方案”均要求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数据要素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易流转才能实现。目前,我国正在形成包含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分析、应用等环节在内的数据交易流转链条,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大数据产业和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成效显著,呈现区域集聚协同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市)在大数据产业和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先行先试,在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中心整合、数据创新应用和数据资源流通与交易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具有独创性的经验做法。从发展实践来看,我国大数据产业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尚处于创新探索阶段、发展机制和安全机制仍存在阻碍等问题。因此,应持续夯实中西部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套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管理支撑体系,促进大数据产业和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数据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以及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当中,正式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平行的生产要素,这为数据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提升交易效率奠定了基础。相较于传统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在产权边界、  相似文献   

8.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商品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之高,而要素市场化配置仍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市场效率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叠加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之下,《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应势而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何重要意义?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本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又有哪些亮点?本期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立体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目的是形成价格机制发挥决定作用的竞争性市场制度安排。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政策演进呈现出增量式渐进特征。要素市场化改革涉及利益调整、制度冲突、路径依赖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制度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应积极破除各种类型的制度阻力,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强化市场要素配置决定作用,加快要素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设完备有效的现代要素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创新升级、发挥内部资本市场效应提供了思想借鉴。文章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思想,提出涵盖管理理念创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平台扩展的司库体系组织变革的优化方案,塑造内部资本市场从资金配置到资金统收的资金流动通道,建立优胜劣汰的资金配置选择机制与奖惩分明的资金统收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在企业集团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赋能企业集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20,(4):27-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桎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自此,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提法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是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党的十九大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要素市场存在着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这体现了党对要素配置市场化问题的认识一直在深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南北差异及形成机理。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测度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综合指数以及三大维度指数,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究南北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差异来源,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南方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高于北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市场化环境水平和市场准入水平持续向好,市场化运作水平是其发展的短板。全国和南方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北方地区呈扩大趋势;市场化环境指数和市场准入指数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市场化运作指数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市场化运作水平差异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差异的主要成因,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市场准入水平从南到北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市场化环境水平差异作用强度从南到北对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差异驱动强度呈现扩大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市场化环境水平、市场化运作水平以及市场准入水平三大维度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运用双边治理的关系型合约模型分析,揭示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要素配置及其效率提升的内在逻辑或机理,为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效率的政府农业政策制定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阐明推进我国农地流转不仅要重视实现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调整,更要重视进行农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姜辉辉 《价值工程》2021,40(1):27-28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型经济形态,以数据要素的合作共享与知识挖掘为基础,零售商深度挖掘消费需求大数据共享于供应商,供应商借助消费大数据柔性生产、快速反应,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共赢.然而占据流通渠道主导权的零售商,基于其买方势力的优势,引发了零供间冲突不断,数据共享不彰.为此,从零供合作企业的数据共享现状、数据共享合作关系及其合作模式出发,研究零供企业数据共享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已成为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探讨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实现机理,揭示数据要素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有助于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数据生产要素的经济特征,从集聚化、能力化、融合化、价值化四个维度揭示数据要素化的实现机理,并构建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驱动、全要素共同作用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机制,提出集聚、融合、协同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实现方式。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设计“业务—数字”双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业务与数字化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数实融合”能力,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培育多元参与、网络化协同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希望利用数字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然而,数字技术要充分释放其活力,推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需与使用数字技术的劳动力资源良性互动。鉴于此,从理论上构建了数字技术与劳动力通过互补机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采用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进行计量模型的检验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技术与高技能劳动力存在互补效应,这种互补效应有利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技术与中、低技能劳动力尚未表现出促进生产率提升的互补效应;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技术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还存在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提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发展需要出台劳动力配置政策、合理配置数字技术相关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的共享合作协同机制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为了克服大湾区"9+2"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货币、税收、社会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摆脱地区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的困境,通过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和大湾区政府间的行政协调治理建立共享合作协同机制,通过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健...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公司治理观念的深入和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立,公司治理有效性问题逐渐成为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基于2003—2013年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考察股权结构、运作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五个治理方面共12个重要治理要素对两种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要素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仍有部分治理要素存在无效性,甚至董事薪酬与第一种代理成本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应该在树立正确的公司治理思维、控制董事会会议次数、完善监事会制度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彭文利 《企业文明》2023,(2):126-127
<正>“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提出。在这一背景下,乡村公共事务作为乡村社区中反映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事务,其治理效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探索“党建+合作治理”,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路径选择。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的意义合作治理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别于以往基于行政层级的垂直治理模式,它提倡民众、政府和第三部门多方协作共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由政府、村委会、村民、市场化主体多方共治的合作治理模式,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资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现代化空间治理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两个统一行使"职责,判断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显著的资产效应.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媒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产效应的市场化实现机制与路径.进而从制度逻辑和技术逻辑两个维度,揭示国土空间规划发挥资产效应的机理.制度逻辑是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形成资产效应的前置条件,以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供需匹配的空间政策作为发挥资产效应的后端保障;技术逻辑是以空间政策为接口,谋划全域长远发展的基本格局,明确国土用途管制的总体方向,为各类要素有序流动搭建空间框架.最后,提出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资产效应的技术手段:一是以市场化程度和产品生产类别优化功能分区,落实治理责任主体;二是以"生态产品生产许可线"丰富用途管制内容,激励权益主体;三是以系统耦合为导向,从区域统筹、流动调节、空间引导三个方面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