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集聚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依据2000~2020年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内部圈层的人口集聚特点,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人口集聚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人口集聚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有近一半的常住人口生活在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主的第一圈层城市,且科技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具有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制度差异、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地方过度竞争等,应采取跨境治理机制法制化、创新人才合作模式和精准城市产业定位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粤港澳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此,更进一步推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本文中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珠三角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大湾区大量的民商事往来活动必然引起的财产权益、人身权利、环境权益纠纷等。  相似文献   

3.
张燕 《现代企业》2023,(4):91-93
<正>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推进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大湾区内地“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广深两地核心引擎作用凸显。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最强,联系度也最高。广州通过增强科技创新集聚力、整合力和辐射力以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中枢纽能级,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的共享合作协同机制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为了克服大湾区"9+2"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货币、税收、社会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摆脱地区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的困境,通过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和大湾区政府间的行政协调治理建立共享合作协同机制,通过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健...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及扩展区创新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科技创新资源最集中、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是参与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运用2000-2017年的专利数据,从整体差异、时空演变、创新联系、空间相关四个维度研究粤港澳地区(大湾区及其扩展区)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态势,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开放度、产业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探索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粤港澳大湾区及扩展区创新产出呈"核心—外围"格局;②粤港澳大湾区"港深广佛"创新联系走廊凸显;③粤港澳大湾区及扩展区创新产出水平呈空间正相关性;④创新投入和开放度水平显著影响创新产出;⑤粤港澳大湾区及扩展区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引擎。文章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其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分析制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因素及其内部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力及内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湛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探索一条突出“粤西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融合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湛江拥有对接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技资源、交通设施、社会文化等现实基础条件,同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合作开放意识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沟通合作机制不健全、专项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从培养合作意识、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沟通合作机制、制定专项政策等方面入手,推进湛江更高质量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相似文献   

8.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人才是关键.个人所得税政策与人才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探究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人员与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关系,测算出个人所得税对高科技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税收因素的影响弱于当地经济水平.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合作,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流动上加强税收合作,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湾区经济理论视角出发,以同城化发展理论为框架,以"广佛同城"为例,考察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同城化发展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佛同城"效应构成变量具体对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机理。文章构建了插值函数Gompertz逻辑回归方程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主要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呈正相关且显著持久;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的"广佛同城"化发展策略的提高通过"城市圈渗透"佛山市这一受益主体的外溢效应最终提高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同城化发展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实现佛山快速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对支撑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度基础的互联互通、城市间金融的差异化供给、金融资源对接是未来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把握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新时期,加强青年科技文化融合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结合广东科学中心连续八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科学影像大赛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文化交流融合发展路径,凝聚湾区青年新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共谋湾区科技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魏建漳  任颋 《企业经济》2021,40(1):110-120
创新对疫后经济高质量恢复至关重要,但鲜有文献分析突发事件对跨地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的节点影响力方法应用于创新网络冲击分析,使用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中的高链接节点、高频节点、高紧密度节点和高外向度节点更容易受到冲击,冲击对于合作创新的两城市影响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冲击通过具有中介中心属性的热点节点城市影响网络边缘城市。据此,本文建议:率先稳定和恢复高热度节点城市创新活动,提高城市之间合作创新活动恢复的协同度,加快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恢复和重构,针对不同节点城市实施差异化的创新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除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外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在制造业发展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各城市产业发展如何定位,如何进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东莞先进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其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香港、广州和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消除珠江三角洲内部差异,实现普惠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必然逻辑,是中国发展动力的积极探索,是政策优势转向制度优势的路径选择,是新一轮经济社会建设的先行先做示范区。探讨湾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劣势,以旅游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通过制度试验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服务水平、抗风险能力、开放程度、汇集规模、发展环境五个维度构建城市金融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测度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并深入探索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从综合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整体较低且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特征。从子维度来看,除香港、深圳在五个维度表现整体良好且较为均衡外,其他城市均存在发展短板。从障碍因子看,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开放程度是粤港澳大湾区绝大多数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鉴于此,未来需持续完善城市金融网络,强化金融服务质效,创新金融开放体系,进而提高全域内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台风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主要区域性气候灾害之一,面对台风灾害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构建主动适应的韧性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949-2017年间的135个相关台风路径数据,发现湾区台风风险由珠江口东岸向内陆地区递减。粤港澳大湾区应从区域/城市群、城市和城镇/社区三个层面构建湾区韧性体系。区域/城市群层面着眼于空间均衡发展和分级管治;城市层面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和工程防御韧性;城镇/社区强化学习和自组织能力。同时,建立城市群协同治理机制,围绕台风的季节性特征制定周期性强韧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群应对台风灾害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支持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促进湾区内产业发展提升,推动珠三角与港澳科技创新及产业深度协作,成为当今研究大湾区发展的最重要课题。基于"粤港澳产业协同""协同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理念,分析粤港澳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构建一个静动态相辅相成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为航空物流提供基础支撑,推进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文章选取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和湾区城市发展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航空物流与粤港澳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航空物流和粤港澳湾区系统处于较高水平耦合,两系统也呈现逐渐协调的状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机场群合理分工、差异化定位;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组织协调;完善地面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人才、信息技术在大湾区机场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推动航空物流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功能专业化指数、功能互补性指数和功能分工匹配度指数,全面考察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心城市的研发、管理和营销的功能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外围城市的生产功能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中心城市间和中心城市(除深圳外)与外围城市间的功能互补性较高,外围城市间的功能互补性较低。深圳的功能分工匹配度最佳,其他城市的功能专业化与要素禀赋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问题。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对外贸易、政府干预、用地成本、居住成本、劳动力成本、人口规模及大学生供给能力均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各城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的数据为基础,对各城市空气质量各指标的大小进行比较;构建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得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空气质量综合优劣排序。对合理布局湾区能源消费、针对性防控湾区环境污染、有效改善湾区生态环境、提高湾区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