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产业报道》2002,(9):19-19
中国的软件业实际上是与印度同时起步的.但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印度软件业的出口金额是中国的14倍;印度整个软件产业的年增长速度是55%,而我们只有30%.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5,(7):17-17
从6月中旬“2005年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获悉: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已达2300亿元;软件出口额已达28亿美圆,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10倍多。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在世界软件产业中份额却很小,仅占3茗左右,离软件大国之梦还很遥远。让人汗颜的是我国最大软件企业收入不足4亿美圆,不够国际软件巨头收入的“零头”。于是“评论家”蜂起,“坐而论道”,一言以蔽之日:国内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较弱,软件出口的国际化水平较低,优质服务更是难以兑现,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报道》2002,(9):21-21
软件产业具有高渗透性、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点,是知识经济最典型的代表.我国加入WTO,市场概念有了本质的变化,应用性极强的软件业迅速被推上前线.经过"九五"期间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像北大方正、东软、中软总公司、用友集团、托普集团等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大型软件企业集团.从1996年开始,我国的软件业销售额年均增长25.7%,发展速度是同期GDP的3倍.尤其是2000年软件销售比上年增长了33.5%,软件产业销售额占整个计算机市场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26.6%,软件市场已成为拉动计算机整体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文良 《中关村》2006,(7):90-91
软件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随着全球蓬勃发展的软件外包热潮滚滚而来,我国软件产业将面临着200亿美元的订单。目前,中关村软件企业有5000多家,但是仅对日软件外包领域的人才缺口就高达5000多人,对美软件外包人才缺口更大,可供量不足10%,而且这个缺口正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教育界此刻面临着培养100万软件外包人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子百强揭晓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2003年中国软件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下降2%,利润下降57%,营业利润率仅为2%。这样的数据切切实实地告诉我们,中国软件业到了低谷时刻。中关村软件园高级顾问陈举给中国软件行业总结的三个字:”小、散、软”。10多年来,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呵护可以说无微不至,国际软件市场对中国的软件出口也极其有利,可惜的就是中国的软件企业本身,果然“软”到家了。  相似文献   

6.
江博 《中关村》2006,(10):76-7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健全的软件产业体系。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收入3900亿元。但中国软件产业5%—7%的平均利润率却令人乐不起来。那么,中国软件业的软肋在哪里呢?核心技术缺乏目前,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今年初撰文指出的:随着18号文和47号文的各种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国产软件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偏小”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仍是国产软件无法在短期内跨越的鸿沟。从产业格局看,全球…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是一个穷国,但印度却在短短10年间将日本和欧洲的软件行业远远抛在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软件大国.笔者在2000年8月-2002年10月期间因公派驻印度,在印度的两年中,通过对印度软件从业环境及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印度多家大型软件企业的管理和项目操作情况的实地调研,归纳出一些印度软件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并对我国软件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是一个穷国,但印度却在短短10年间将日本和欧洲的软件行业远远抛在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软件大国.笔者在2000年8月-2002年10月期间因公派驻印度,在印度的两年中,通过对印度软件从业环境及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印度多家大型软件企业的管理和项目操作情况的实地调研,归纳出一些印度软件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并对我国软件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前9个月,华为总计收入了60亿美元,其中62%均来自海外市场,预计公司的海外收入还将继续增长.华为计划今年营收额实现34%的增长率,达75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华为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化的企业,如今的华为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10.
刘绍坚  汪细林 《中关村》2004,(11):52-53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主导型转变,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2003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高达7480亿美元,预计今后今年将以13-15%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14400亿美元。软件产业具备高附加值、无污染、强渗透性等特点,十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北京地区拥有的要素禀赋相对成本与软件产业的成功驱动因素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长期积累的行业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看,具备发展软件产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近四年来,北京软件产…  相似文献   

11.
康敬伟 《中关村》2014,(12):75-75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业中心,大概有300万家电子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每年的总采购金额大概是10万亿人民币。其中IC元器件的采购金额大概有2万亿人民币,这其中大概有1.2万亿人民币被国外厂商赚取。中国IC元器件每年的进口金额超过了石油。这是一个重度垂直的非常庞大的市场。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在这2万亿采购市场中,大概有60%的需求是来自三千家大企业,像华为、小米、中兴,另外40%的需求来自几百万家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2.
CMM护身符     
中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通讯、PC 等领域成就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相比之下的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大舞台上步履蹒跚,产业化规模一直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经过了太多的失意和痛楚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对邻国印度匆匆忙忙一番研究比较后,又将缩短差距的探索锁定在 CMM 认证上。取得 CMM 认证的过程是一个让企业脱胎换骨的历练。难度非同小可,而善于应试的中国软件企业似乎对此胸有成竹。但愿这次中国软件企业能够取得的那一张印刷还算精美的 CMM 证书,不要成为仅供业内人士观赏敬仰的信物或者是政府领导参观的“景点”。  相似文献   

13.
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是一个穷国,但印度却在短短10年间将日本和欧洲的软件行业远远抛在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软件大国。笔者在2000年8月-2002年10月期间因公派驻印度,在印度的两年中,通过对印度软件从业环境及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印度多家大型软件企业的管理和项目操作情况的实地调研,归纳出一些印度软件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并对我国软件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股的全线崩盘,使经济学家们找到了新的话题:谁来取代互联网,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才是新经济?有人预测,软件产业将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全球范围内,软件已经成为一大黄金产业,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软件市场。就此我们专门约访了金蝶、  相似文献   

15.
张秀英 《中关村》2004,(8):41-41
4月2日,印度软件界的"大师级"专家萨珠达斯·古博塔教授从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手中接过一张大红聘书,成为海淀区第一个软件发展方面的"区长首席专家顾问",这是区委区政府利用专家优势谋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也开创了海淀园使用外国专家的先河。海淀园的外事工作始于1988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园区逐步形成的国际化服务平台(政策平台、网络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建在为企业服务之中。这次印度专家海淀园的成功之行,就是基于园区与企业共建的海淀园国际化服务平台之上的。在90年代初期,海淀园的企业缺乏对海外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本地化…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报道》2002,(9):22-22
一直以来,我国软件业一直被看成中国信息产业的"软肋".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远远落后于硬件,去年的产值占全球软件出口市场份额的1.5%不到,远远低于印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5,(5):88-89
软件企业落户中关村免征所得税两年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宣布,新创办、注册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软件企业头两年将免征所得税。同时,在北京其他地区注册的软件企业也将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据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工介绍,北京软件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北京将给予软件业一些政策优惠:软件企业缴纳增值税的税率为3%,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为15%,以及对软件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实行专项奖励等。以色列风险投资进入中关村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INFINITY公司4月1日与海淀园管委会下属北京“中海创业投资有…  相似文献   

18.
张振清 《中关村》2006,(6):21-23
1998年,我曾随“硅谷软件考察团”回国,参观考察了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和软件园,当时国内的“软件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年过去了,我也回国工作了两年多,最突出的感受仍是“软件热”,这从国家各种鼓励和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政府采购力度的一再加大,各省市软件园建设的方兴未艾,更重要的是软件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软件业的重要地位。伴随着对软件业的关注和期望,特别是看到邻国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对软件业发展模式的讨论也如火如荼。但到底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软件之路呢?结合我本人十多年的硅谷工作经历以及在国内这…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报道》2006,(10):33-37
易观国际-明基失败在于文化差异太大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所谓“并购风“,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势.并购案例越来越多,并购金额也越来越巨大,但对并购效果的统计并不乐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0.
跨越CMM3     
今年似乎是软件企业的"CMM"年.尽管中国软件企业介入CMM认证比较晚,但是就今年来讲,软件企业的热情非常高.目前国内就有鼎新、联想、华为、用友、长沙创智、西安博通等几个软件企业通过了CMM二级认证,都还纷纷在各种媒体上雄心勃勃地表示要争取早日拿下CM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