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金融论坛》2005,(6):25-32
本文分析了渐进转轨中我国经济增长无法回避和跨越的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并把不良贷款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分别讨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分别从政府、银行、监管当局方面提出消除软预算约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银行综合改革,实现信贷行为优化,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准,实行审慎贷款风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银监会黑龙江监管局按照银监会部署,对黑龙江省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及风险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我省金融机构贷款快速增长,总体上正常,但也蕴藏着风险。在采取超常规手段压缩存量不良贷款的同时,必须对新增贷款风险予以关注和防范。一、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如人们意料的那样,2005年的世界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同2004年全球经济的均衡增长相比,主要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出现分化美国和中国继续扮演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经济增长势头甚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日本经济出现强劲复苏,失业率继续下降,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基本解决,但通货紧缩阴影依然存在;欧元区的表现最让人失望,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欧元汇率从高点逐步回落。困扰世界经济的两大风险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反复攀高,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未见改善迹象。2005年的世界经济虽然没有大开大阖的气势,平静中也不乏一些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亟待完善的我国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飚 《武汉金融》2004,(9):43-44
2003年是我国经济金融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金融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银监会成立,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独立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能的银行监管部门面临着严峻的监管形势:银行业风险隐患大,不良贷款基数大;银行业开放步伐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任务艰巨;中资银行整体竞争力急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5.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是人民银行2001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为此,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积极调整金融监管思路,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降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截止2001年底,全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减少11512万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贷款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信贷资产面临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大,不良贷款防范和执行政策的矛盾日显突出,不良贷款表现形式由以往政策性为主转变为集政策性不良贷款、市场不良贷款、信用不良贷款、操作不良贷款等多种不良贷款交织的综合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防范形势也更加严峻。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占用的资产、经营和担保情况的监管比较粗放,银行掌握的有关不良贷款信息零散不系统,加之银企之间、各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对不良贷款风险的防控缺乏分类预案,在风险突发时往往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强化信贷不良贷款管理工作已成为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对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先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效的风险分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然后对金融体系风险分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剖析:金融市场通过横向风险分担,即资产组合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使投资风险充分分散和转移,由此促进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银行中介通过跨期风险分担,使存款者规避了系统性风险,平滑了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这可以引导更多的资金变为储蓄。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储蓄和借贷平滑人们因为收入波动而带来的消费风险,使消费需求保持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需求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贷需求角度对我国1990—2014年影子银行规模进行系统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促进了影子银行发展,反之则不成立。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引导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建立预警监测系统以保证影子银行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9.
资本这一概念本身是指所有者的出资,银行资本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吸收融资和运营损失,为破产风险提供保护;(2)为新银行提供组织、运营所需资金;(3)提升公正以及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确保银行的财务实力,(4)银行资本的增长应当与贷款以及其他风险资产的增长相匹配,达到监管当局和金融市场的要求。对银行而言,银行资本包含三层基本的含义: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最优资本。  相似文献   

10.
赵小广 《中国金融》2006,(17):65-65
2006年第一季度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2005、2003年(剔除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年份),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分别增长32%和73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因此,银行承兑汇票应当与社会商品零售额及经济增长保持较高的相关性。2006年第一季度、2003年和2005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8%、129%和9.1%;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02%、99%和91%。显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社会商品零售额和经济的增长。从银行承兑汇票与社会商品零售额及经济的严重偏离可以判断,近年来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出现了总量失控、超常增长,有大量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集中表现在银行业内部控制较为薄弱,贷款质量不高,大案要案频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日益突出。为防范、控制和化解中国金融风险,应强化银行内部控制,加强监督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管,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减少企业对银行的过份依赖,逐步化解银行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银监会成立以后,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由合规监管逐步向风险监管转移,防范和化解其不良贷款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额度大、占比高,是信贷资金流转不畅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全面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势在必行。本文拟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清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盘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范屹 《西南金融》2004,(5):21-22
中国银监会提出了创新银行监管理念的要求,即重视对银行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坚持以风险为主的监管内容,注重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坚持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率的提高等。这样的理念,是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25条核心原则》为参照建立的,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时明确指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将其列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前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进一步攀升,而且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反弹。银监会已密切关注不良贷款问题,先后对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VECM模型,研究家庭债务、房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房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短期内,家庭债务和房产价格的上升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房地产价格,家庭债务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政府应当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在保持家庭债务合理增长的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以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博览》2014,(15):36-36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表示.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这一现象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了中国式的“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深层次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银行业整体平稳运行,各项贷款平稳增长;证券机构经营稳健,直接融资能力明显提升;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为区域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面临挑战,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风险逐渐显现,民间借贷风险向金融体系渗透迹象正在凸显,证券业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以经纪业务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仍未改变,保险业非理性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退保风险隐患较大,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浙江金融》2001,(10):15-1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积累的信用风险十分突出;商业银行经营的利率风险逐步扩大;同时,面临的外汇风险将较快增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比率难以达到标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更为明显,此外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还存在规范行为,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亦不容忽视。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笔者认为除了强化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之外,应不断地从完善商业经济的外部监管体系入手,真正建立起央行监管、机构内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金融监管体系,达到“标本兼治,立体监督,综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陆磊 《中国金融》2006,(11):71-71
在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进程中存在三个相互关联的特殊现象。一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按照9%~10%的年均幅度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二是银行贷款依然是社会融资的主要形式,2005年,银行信贷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790%;三是金融体系至今未能完全摆脱不良资产的困扰,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依然达到1.5万亿元,不良率仍高于8%。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是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质量偏低,还是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依然低下导致银行的资源配置存在某种偏差。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我国的金融稳定均存在一定隐患。  相似文献   

20.
祁绍斌 《新金融》2012,(8):48-51
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13日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GDP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速又一次回到8%以下。显然,我国经济正处于长期增长放缓与短期周期下行的交织阶段,为防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诱发的银行业风险,应该强化银行业逆周期监管。本文阐述了逆周期监管有助于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揭示了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强化逆周期监管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