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江 《河北企业》2020,(1):32-33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启了"16+1"合作机制,教育合作是其中之一。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16+1"教育合作机制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进程。作为人文合作的一部分,教育承载着民心相通的重要功能。作为教育大省,河北省高度重视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亮点,分析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的"河北特色"。  相似文献   

2.
服务贸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贸易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化服务贸易政策对接、推进服务贸易多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一带一路”服务贸易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我国服务贸易供给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服务贸易需求疲软、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等问题和挑战。下一步,应着力优化贸易结构、增强贸易竞争力、拓展合作新领域、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为投资中东欧沿线国家电力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中东欧国家存在较大的投资潜力。为了量化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进行电力投资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构建电力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6+1合作"机制下的中东欧国家的电力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和评价。基于模型的评价结果,本文将中东欧国家的电力投资环境分为良好型、潜力型、成长型和薄弱型四个类型。结合模型结果,本文提出中国电力企业应针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投资环境因地制宜制定投资策略,遵守市场化原则、注重风险防控,并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为"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助力。  相似文献   

4.
使用2003—2016年中国与5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从总样本和分样本层面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分样本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中国与东盟、印度和俄罗斯三大经济体的出口贸易,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中美贸易摩擦凸显的现状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投资对于加快我国“走出去”步伐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河北省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期,深化发展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本文通过介绍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的背景,分析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差异性以及合作现状,探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模式,为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间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的进口贸易数据测度进口贸易潜力、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贸易潜力较大,且不同国家之间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波黑、克罗地亚、黑山可挖掘的进口潜力较大,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进口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中东欧国家的供给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17+1”合作机制等因素推动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中国的供给能力、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等因素对进口贸易有阻碍作用。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质量、中欧班列等构成了影响进口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取得良好进展,目前已成为最具活力的跨区域农业合作机制之一。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和科技领域合作方面,企业层面的投资合作较少。本文以"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以下简称"场社超"模式)应用于中东欧农业投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与中东欧农业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场社超"模式应用于双方农业投资合作中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该模式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贸易结构、贸易潜力以及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幵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极大推动了沿线国家信息共享与贸易交流。税收是影响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税收风险对企业经营产生多重负面影响,因此税收风险的评估与预防对企业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分析我国跨国电商税收风险,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风险框架,以此提出相应建议,优化跨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更加便利、高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东帝汶在大航海时代是葡萄牙的航海贸易据点,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文章从地缘政治视角解读东帝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涵义与地缘价值。“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与东帝汶的合作共赢之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有效对接东帝汶2011—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双边地缘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一批重点援助、投资合作项目纷纷在东帝汶落地,有力驳斥了中资威胁、地缘扩张等言论。中国—东帝汶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东帝汶地缘战略地位的提高,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有利于东南亚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稳定和地缘经济的互惠互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总述 一带一路简称OBA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的贸易非效率模型,估算了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05—2019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以及探究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随机前沿模型中,进口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与进口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起促进作用,中国总人口数量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在贸易非效率项中,制度距离、进口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贸易成本等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经济距离、中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自由度和中国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偏低,不同地区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对全球经济的重新审视,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整合,更是对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与认知、相互开放与包容、共同发展与多赢的积极探索。实证检验表明,全球化中国版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链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内在机制是通过开辟海外新市场,提升中国产业链全球市场地位;开发新资源,促进中国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寻求技术创新,提升中国产业链和技术链融合能力;搭建合作平台,助推中国产业链整体发展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21年,第三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就“如何开展一带一路工作”等问题提出了“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性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旨在惠及民生,与沿线国家共谋高质量生存发展之路的发展方向。对此,国家在对外贸易上给予了积极支持,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建立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但受地缘政治及相关国家政策、对外贸易结算方式、贸易基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惠及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积极健康、可持续的贸易往来关系,还需增强贸易风险防范意识。本文从贸易风险识别与防范的角度,探究分析了贸易关系建立、维护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对外贸易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以实现“共谋高质量生存发展之路”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6.
能源合作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理念、机制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提供理念、机制和器物层面的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能源合作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将探索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体支撑,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带一路"建设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就必须不断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本文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产能合作进展情况,主要有:产能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主体日益多元化,东部地区是主力但中西部地区潜力较大,"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中国-中东欧"16+1"、中非产能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态势,产能合作推进机制正在形成。但是,当前"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障碍,包括产能合作层次偏低、境外产业园区开发质量不高、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中国技术标准接受度不高、对外投资风险较大等。展望未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将呈现以下图景:由于中国工业化极大成功,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将加速推进;相关平台和政策日益完善,助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发展;前期准备和投资经验的积累,将有效提升"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效益并降低风险;"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重塑国际分工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最后,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一度成为FDI的净流出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工业、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大国,由中国所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作为其重要内容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历史上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在参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母国产业体系和产业地位、制造业规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推动和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产能合作概括为“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在参与主体、投资领域、后果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国际直接投资显著不同的新特征,其合作机制包括增强自生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和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尽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长期来看能够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其中蕴含的风险也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地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依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1950~2018年人口城市化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规模快速提升,城镇化率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但当前差距依然较大,突出表现为欧洲与亚洲、非洲国家之间的差异;沿线大中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快速增加,具有明显的大城市优先发展趋势;到2035年,“一带一路”沿线城镇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还将大幅增加,亚洲与非洲的大城市具有较大潜力。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未来可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积极分享中国城镇化发展经验,将城镇化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与沿线城市积极开展友好交流,积极深化城镇化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稳定的中欧经贸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和欧盟已经建交45年,建立起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走向成熟和稳定。欧洲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也逐渐趋于理性,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国家逐步增多,从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地区逐步向希腊、葡萄牙、卢森堡等西南欧地区发展。中欧双边贸易不断扩大,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具备了从基础设施联通转向更高阶段“贸易畅通”的基础条件,通过构建更具互补性的双边贸易体系来吸引更多欧盟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但考虑到欧盟各国发展差异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同,旨在提升与欧盟国家“贸易畅通”的政策思路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性因素,通过构建“优势互补”的经贸关系来促进“一带一路”在欧洲扩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