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体和虚拟商业空间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更与重构,以传统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空心化已有端倪。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基于2012~2015年微博签到数据,辅以问卷调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分析提取商业热点地区,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六区30个典型商业区的"规模—热度"得分,结合K-means聚类衡量其"空心化"程度并分类。结果显示:(1)商业热度整体呈现老城区缩减、郊区扩展的"扁平化"趋势,并导致若干大型商业空间的"空心化";(2)规模等级高的商业热点地区整体离散分布,规划的若干市级商业中心出现商业设施面积广阔、商业热度低的"空心化"现象;(3)30个典型商业区中,工体、西单等六个商业区发育较完善,暂未出现空心化,西直门、望京商业区有轻度空心化趋势,大钟寺、鲁谷等其余22个商业区空心化显著。通过对城市商业空间的空心化识别,以期为"城市双修"规划引导下的商业区活力再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区位和类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新商业业态的大量出现,新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迅速涌现,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一定影响.新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老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快速干道附近和郊区新城,主要包括便利性和日常用品消费空间、选购商品消费空间和高档多功能消费空间等三种主要功能类型.新商业空间的业态、区位及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规律可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是从区域旅游文化角度出发,多因素、多角度予以评析,谋求整体旅游文化良性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文化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环境维、社会人文环境维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三层评价体系。基于测评结果,研究发展策略,实现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商业服务业带来了市场,旅游产业对商业有着广泛的带动作用,因此对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未来旅游城市发展商业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建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市最繁华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商业开发是城市滨水区域开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商业开发能给区域带来大量人流和活力,推动城市的发展,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更具现实意义。新加坡河区域是充满活力的"24小时滨水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中心之一。以新加坡河克拉码头商业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和阐述其发展背景、空间设计亮点,并结合国内滨水商业区开发现状,提出针对我国滨水商业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为例,深度画像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了超大城市市场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并基于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与历史使命,系统谋划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的发展目标、层级体系、空间布局、实施路径与治理策略,创新制定了“空间规划+实施计划+政策清单”的规划成果,切实支撑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以规划引领城市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创新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造和伟大实践,基于“三新”理论整体上的逻辑自洽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致,基于统筹“两个大局”的大背景,本文提出将新发展格局从经济领域拓展至非经济领域,构建“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坚持“五大”整体理念和按照“五大”总体要求,本文分别探讨了构建“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其中,经济发展新格局包括“三个高水平打造”:打造高水平国内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自立自强;政治文明新格局包括“四个优势发挥”: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文化发展新格局包括“五个融合”:促进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时代、文化与政治融合;社会发展新格局包括“三个强化三个建设”:强化人口发展、教育发展、健康发展,建设安全社会、公平社会、幸福社会;生态文明新格局包括“三个共同体构建”:构建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构建,将极大丰富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三清山大旅游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标,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三清山周边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三清山周边区域的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旅游地生态位的宽度,构建三清山大旅游圈,以推动区域旅游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旅游业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式,旅游经济主体需要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本文在分析旅游经济特点的基础上,从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旅游消费三方面论述了网络时代旅游经济主体行为模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13,(6):44-45
2008年以来,枣庄市围绕"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吸引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城市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把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以重建台儿庄古城为起爆点,全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文化旅游服务业对新增城乡就  相似文献   

11.
商务部近日发布《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以解决目前消费率偏低问题。纲要指出,我国将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发挥城市在扩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作为发展重点,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命题,如何在广泛对比的基础上,重塑文化与旅游产业边界,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能路径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文旅产业差异的视角出发,从以下3个层次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差异: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多数放在商务与产业部、或独立成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类别差异和口径设置差异是旅游区别于文化产业的关键;景区层面,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存在较复杂的错位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影响。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文旅融合对国民消费的影响,从文化资源与产品旅游化、旅游资源与产品文化化出发,构建了文旅融合的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园区商业经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促进产业和城镇的有机互动,推动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转型升级。然而,学者们对发展园区商业经济的理论研究较少,这使得园区商业经济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园区商业经济服务主体需求和内容为研究重点,构建园区商业经济的三阶段(即邻里级、社区级、新城级)发展模式。最后,以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9为例,探讨选择商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重庆旅游产业、商务、商贸行业的发展,伴随"智慧城市"的号召,以及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以"商业为核心、旅游为驱动、文化为内涵"的联动模式逐步发生变化。文章分析研究重庆市在"商业为核心、旅游为驱动、文化为内涵"联动融合中采取的措施,探讨该联动模式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及对城市形象、影响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冬奥会作为世界关注的重大事件,对承办地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张家口市作为和北京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候选承办城市,旅游业发展需和冬奥会申办全面对接。以事件旅游为理论基础,归纳了张家口市旅游业与冬奥会相对接的6个奥运事件要素;系统地提出了张家口旅游业与冬奥会全面对接的基于奥运设施的国家滑雪训练模式、基于奥运公寓的国际旅游地产模式、基于奥运品牌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基于奥运精神的康体休闲旅游模式、基于奥运文化的商贸创意文化模式、基于奥运交流的智慧旅游城市模式;阐述了不同对接模式在奥运前、奥运中和奥运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具体对接内容;提出了张家口旅游业与冬奥会对接的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于文化旅游融合所构建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既得益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的驱动,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政策体系支持。因此,开展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产业组织及产业链理论,分析多元融合、“五链”协同、要素提升、“三新”加速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逻辑关系;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总结传统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经验:深掘文化内涵激活全产业链、塑造文旅头部集成商构筑竞争力、“三新”撬动文旅商深度融合、跨界整合与布局优化空间链;提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重要路径:以政府引领、头部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链生态、以文旅商多元融合为目标促进价值链攀升、以要素整合满足顾客需求为方略推进供需链优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空间链布局新优势、以区块链赋能文旅产业为契机助力技术链升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7,(7):41-45
客家文化旅游作为独特的地域旅游资源,已成为赣南旅游产业品牌之一,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客家旅游产业与客家文化融合机制,打造全新的客家旅游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现阶段客家文化旅游的机制运行和品牌设计中的现实矛盾。在机制创新方面,融合媒介、产业政策、管理制度、产业链升级等制度性改革,是客家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品牌设计创新方面,视觉符号、装饰样式和产品外观是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设计的外在表现。基于品牌设计理论,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机制创新和品牌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客家旅游和客家文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为旅游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虽有初步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不够完善。鉴于此,文章对南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从资源重组、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和构建政府多方位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南昌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赋能、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为脉络的数字创意产业是经济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共生的新场域,正成为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释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关键性动力和空间组织问题,探究城市空间优化与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规划构建“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探索区域协同、产业提升、平台构建、政策支撑等发展路径,促进“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的互融互动,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在资源、经济、文化、科技四方面的显著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梯度格局,阐释了建立环渤海区域旅游竞一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学视角、形成信息技术支撑的三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