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是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价格决策的相关立法逐渐完善,但在制度设置上仍有不完善之处。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参与价格决策的主体角色定位不清、程序设置不合理、决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决策机制,为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2019年新修订实施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为价格决策公众参与程序提供了重要改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法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霞 《商业研究》2012,(4):170-177
食品安全是政府、企业向社会公众开放食品决策和行动过程,是化解食品风险的制度需求。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民主和公正基础,公众参与理性,要求法治推动食品信息公开,增进对消费者的教育,完善公众的维权救济机制,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3.
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公众参与是环境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有立法体系完善的需要。国外丰富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和国内的政策、立法、实践为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提供了基础。循环经济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包括公众参与决策、实施消费和进行监督等内容。循环经济法应在总则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概括规定,并在分则中根据循环经济的各个阶段及环节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鄢军 《四川物价》2008,(9):20-21
2002年《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以来,价格决策听证作为一项公众参与的决策制度,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政府制定价格由原来的关起门来定价,转变为“定规则、当裁判、搞服务”,让公众知情参政。这一听证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价格决策民主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商》2016,(8)
公共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公共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鼓励、支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完善公共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汪洋 《中国电子商务》2010,(4):227-227,229
行政程序中的公众参与是当代行政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社会行政权行使民主化、理性化的要求,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仅有公众参与的理念不能实现预期目的,应当尽快完成我国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的制度架构。公众参与的理想制度架构应包含基础性制度、程序性制度与保障性制度。通过对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与立法目的相背离。群体性事件成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其频繁发生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要重塑立法指导思想,改变末端参与的模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技术;加强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有效引导、利用环保NGO力量,使其更好的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众的适度参与有助于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围绕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和基本方式、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方式的选择和制度保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认为应该根据项目的特性(即公益性和专业性的强弱)适用不同的参与方式,并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回应制度、公开听证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等以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进而提升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既代表了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也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贯彻落实。目前,尽管公众在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价进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但由于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渠道不畅、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导致公民参与的持续性受到影响。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环节在于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公众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科学、全面、有效的公众参与基层政府绩效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价格规制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洁 《财贸研究》2006,17(3):1-8
在政府价格规制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价格规制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规制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博弈论模拟了公众参与价格规制的讨价还价过程。政府在价格规制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其形式取决于政策质量和公众接受程度两者的权衡。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用事业价格规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慢慢的在世界各国确立起来。公众基于环境权和外部性理论有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而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已经出台,但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度和影响还不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决定了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层次不断进步,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人们总是把环境治理的责任放在政府肩上,殊不知,只依靠政府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远远不足的,环境保护更需要每个公众参加进来。当前,我国未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度低,其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驻足社会现实构建和完善本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建立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以来,我们在价格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价格科学民主决策,积极实践和探索价格决策听证工作,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更加注重群众对价格决策的民主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汪丽霞 《华商》2008,(20):173-174
公众参与原则是民主主义理念在环境管理话动中的延伸,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民主法律制度。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在2006年的颁布,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虽然己初具规模,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根据,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公众参与原则。然而对照国外的相关环境立法,结合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尚需加以健全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法有关公众参与原则规定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环境法有关公众参与原则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环境法公众参与原则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双向互动的利益表达与决策机制上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公众参与的渠道得到了开辟和拓宽,公众参与的内容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关于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本文认为,参与式监测是公众有效行使参与权的一种有益尝试,提高了公众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水平,促进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缓解了各方的矛盾,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向心力,促进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剖析了BOT项目公众参与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公众参与BOT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BOT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的五个建议:项目信息公开;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参与式评价;确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准确把握公众参与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公众的参与度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各方学者的实践与探索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公众参与仍停留在传统模式维度下,真正的公众参与并未得到推广。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多个领域,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和谐社会构建目标实现的进程。公众参与不仅能给政府决策和治理提供丰富的制度资本,也为更好地实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供良好的公众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闯 《江苏商论》2023,(12):70-74
本文综合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引入公众责任以及社会主体在环境信息质量保障实践和研究中探索的进程,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以法治打造多元环境质量保障系统。本文分析公众参与保障环境信息质量的演进方向和公众参与保障环境信息质量的特点,探讨公众参与环境信息质量的完善路径。旨在推动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保障环境信息质量制度,从鼓励公众参与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 《商》2014,(43):77-78
随着政府绩效评估在各级政府的广泛开展,公众作为评估主体参与绩效评估也日益得到重视。公众作为政府工作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对政府工作和行为享有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对政府的绩效评价也最有发言权。但由于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现有政府体制的束缚以及公众自身奈件的限制,导致公众参与范围和程度不够、规范性缺乏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实效性。为有效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效性,亟需提高公众自身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的规范性以及完善公众参与的各项保障机制,进而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不仅体现了我国公共管理的民主和法制,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行政的内在要求。文章在阐释社会公众参与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公众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