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传统能源供应、使用双重安全的严峻考验,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孕育而生。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民生水平的提高和能源瓶颈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扶持,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特点,政策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并没有体现经济驱动重要杠杆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地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49)
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十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所以探讨产能过剩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是利国利民的新事物,同时也是具有风险的发展项目,各级政府要培育健全的新能源市场,建立合理的价格激励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价格政策对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产业来说是重要基础条件,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当前新能源价格政策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新能源价格策略促进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新能源产业前期投入较大、研发成本较高,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政策支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驱动机制的一个重要杠杆,将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各国都在针对具体国情制定科学可行的新能源补贴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应当站在整体的层面去看待新能源补贴制度,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能源反补贴政策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国际贸易发展当中。然而我国的新能源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运用往往依赖于政策指导,政治倾向性强,这种现象是对能源结构的扭曲。文章拟通过新能源补贴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寻求补贴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商》2015,(44)
自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新能源产业不仅各方面发展迅速,而且整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见新常态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新常态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然后对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所获得的机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在移动能源、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和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产业的定价既要依靠市场,同时也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最优均衡。文章论述了新能源产业定价的特殊性、对新能源产业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也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定价的经验,并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价格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能源危机、能源价格上涨和能源过度使用等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现代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旨在解决世界能源危机问题。在分析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研究了价格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时代,新能源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我国必须研习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使得妻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吕伟 《商业科技》2014,(21):262-263
新能源产业的定价既要依靠市场,同时也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最优均衡。文章论述了新能源产业定价的特殊性、对新能源产业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也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定价的经验,并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人类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就我国而言,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培育与发展必然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基于财税政策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对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能源政策是一个以能源结构变革为先导的经济全面复兴计划,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广泛影响,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本文详细总结了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从中归纳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中国现存新能源发展问题和美国新能源政策做法,提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措施,努力使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润琨 《商展经济》2023,(7):101-104
随着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走向成熟,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在发展初期常面临着资金等方面的需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方式,其投资方向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发展经济学能够指引新能源产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对新能源产业领域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私募股权投资活动面临的一些风险,对照发展经济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亦然 《商》2014,(19):178-179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热点,我国也紧随时代步伐,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文立足于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四川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借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办法,对四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话题,为了实现我国双碳的长远愿景,国家加大了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力度,这对我国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项目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各国已经将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全球未来发展中新能源产业将会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新增长的动力引擎。在双碳环境下全球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也为更多新能源企业实现投资并购提供了机遇,我国新能源产业应紧紧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因此,文章将就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企业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和世界经济环保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在对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分布、产业规模、融资渠道、政策体系等角度界定了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河北省应细化产业规划,推动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衔接京津规划,谋求京津冀新能源协同发展;推动技术研发,提升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拓宽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全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2016,(6)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能源需求的越来越严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高污染性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将是在未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以及突破能源瓶颈约束的战略性产业,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所需的研发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并且从实验转化为实际生产会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而政策支持将是推动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驱动的一个重要杠杆,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所获得的政策支持进行分析,以为更好的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国普遍建立了新能源补贴为主的各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会随着国际贸易的展开而与WTO涵盖协定产生相符性的问题。新能源政策不但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扭曲和侵害,也存在合理利用的空间。自2007年开始出现的16项涉及新能源产业争端案件多以国内双反调查和提起争端解决的形式间或存在,我国大多涉及其中,不但需要明确对内和对外战略的积极调整,更要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转型乃至履行《巴黎协定》自主贡献承诺的基础下,分层设计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柳钦 《中国市场》2010,(20):84-93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