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搜集了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及其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且旅游增长速度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异。(2)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大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和经济的基尼系数及重心在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两者的变化方向也不同,既有同向变化,也有反向变化。(3)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旅游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而旅游发展的平衡性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极,已经纳入国家重点规划行列。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间的集聚效应是影响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经济引力模型来测度城市群集聚机理并揭示其空间结构。首先,对长江中游四省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4个"核心—边缘"结构的城市圈组成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然后,通过经济引力模型对4个城市圈的经济引力范围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画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包络线,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引力的范围,揭示了群内的空间结构。从经济质量、经济距离和经济引力等三个层面,探寻城市群内部集聚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为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第四极,以城市群差异为基础的城市群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出发,就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引擎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从内生条件出发,通过介入机会和介入能力模型就两者间产业同质化程度进行对比.综合内外两个维度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环鄱阳湖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最强,环长株潭城市群对长三角城市群介入机会最好,而武汉城市圈对长三角城市群介入能力最佳.在区域整合和协同机制下,整合外在和内生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各自特点和当前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城市群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及协调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5.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间交通距离得分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值,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综合实力及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展开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水平较低,城市与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网络形态主要呈放射状,武汉、长沙在区域中的中心性作用明显;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水平较低;三个二级城市群之间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相互作用水平最高,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形成了一条较高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带。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算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经济韧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趋同。(2)空间趋势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处于中高值区及以上的城市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先呈现出武汉、长沙、南昌“三足鼎立”的分布特征,到2020年形成了“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3)影响效应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抑制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应该充分利用武汉、长沙和南昌的优势,使得各城市间进行优势互补,缩小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地位的上升,一体化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旋律,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利于破解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困境,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2013—2020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2020年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产业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2020年武汉城市圈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优质协调,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达到良好协调;从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协同来看,三大城市群之间数字经济产业协同达到良好协调,但三大城市群之间数字产业化协同程度明显滞后于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水平和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基于此,提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协同的顶层设计,加强城市群数字产业化,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协同治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断模拟逐渐成为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城市群客运网络,借助Python模拟和评估应对外界冲击下的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韧性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韧性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具有一定脆弱性,总体韧性水平表现出对沪昆发展轴的依赖性,节点韧性水平呈现抗干预的差异性。②武汉、长沙、南昌等主导性节点的失效以及景德镇、抚州、吉安等脆弱性节点的出现是显著削弱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因素。③针对主导性节点与脆弱性节点特征,从整体提升中心性、增强近域性联系、丰富跨区域连通、保障城市安全性四方面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数字经济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应对突发外生冲击的重要支撑,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一强两核”格局,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呈现良好势头。但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产业化协作体系、产业数字化协同平台、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协同、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协同和促进数据要素共建共享共通,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垚焱  胡静  刘大均  朱磊 《经济地理》2019,39(1):198-206
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呈现散点状结构向组团结构演变的特征,并逐步形成"U"字形核密度结构;(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存在围绕武汉、宜昌、长沙、南昌等城市集聚分布的现象,但呈现出不断均衡的发展趋势;(4)资源本底、市场条件及政策环境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加强,不同等级旅游景区受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199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影响该地区城市FDI区位因素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发现:①FDI区位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但有随时间弱化趋势,空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②从总体样本结果看,各因素对城市FDI区位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吻合,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③近20余年来该地区城市FDI区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阶段性演变特征,市场规模和外资集聚经济一直对城市FDI区位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并有增强趋势,工资效率、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初期阶段作用不明显或者呈负向影响,但后期转为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化因素初期显著但后期不显著,基础设施因素在所有估计样本中不显著;④各因素对FDI区位表现了不同的空间效应,部分因素的空间作用对FDI区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宝琪 《经济地理》2013,33(1):15-20
以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以2000-2010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统计方法与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突出且空间惯性很强,形成了以郑州、洛阳等城市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和京广线以东尤其是豫皖交界区等广大落后地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仍占主导,扩散作用微弱.据此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优化经济空间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5):75-84
利用百度指数的用户关注度表征城市信息流,采用PageRank算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工作日和节假日(春节与国庆节)的城市网络联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城市网络结构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根据城市在工作日与节假日的PageRank排名可以将所有城市分为"假日活跃型""工作忙碌型"与"综合发展型"三种类型,不同城市在工作日与节假日的联系特征差异较大;(2)从空间组织特征来看,工作日城市间的信息联系强度分布更为均衡,城市网络的进入门槛更低,而节假日中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化现象较为严重;(3)节假日期间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信息流联系强度高于工作日,并且在节假日中子群间的分派独立程度更低,边界效应得到弱化;(4)经济条件、就业收入、创新能力及信息化程度与工作日城市网络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文旅资源与交通条件与节假日网络关联性更明显,地理距离与行政区划对信息流传播仍具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应充分利用群内群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打造服务亚太乃至全球的重要国际门户。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柯文前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7):1081-1087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经济地理》2012,32(7):30-3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引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已步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行政边界刚性约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同质化、管理松散化、屏障脆弱等问题,影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突破行政壁垒、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产业秩序优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多重举措,为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梦筱 《经济地理》2020,40(5):99-105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