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郎宇  黎鹏 《经济地理》2005,25(6):767-770,774
“港口—腹地”区域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特殊的经济地域系统,其运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从客观上要求港口与腹地要有高度的协同性、整合度和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与对外联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前提的今天,这种要求就显得格外突出和迫切。相关的具体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会成为非理性或低效性甚至是负效应的盲目实践。为此,对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关理论问题的分析探讨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探讨了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以及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运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并存的重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联系愈紧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并以签署协定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为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其组织形态有南南型、北北型及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与其他地区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进展不大,真正称得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只有东南亚国家联盟.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自由经济区发展历程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开放区域与领域,建立各类型自由经济区,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由经济区,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地位也逐步得到恢复与增强,正在向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关上海自由经济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建立背景、意义、投资环境、产业结构与升级、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演化与转型等方面,但把上海各类型自由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归纳其成功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多见。据此,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上海市发展目标以及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三个层次分析了上海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探讨了上海自由经济区在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自由经济区类型与区位选择、产业与空间结构转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自由经济区是指一国划定的置于海关辖区以外的特殊区域、通过实施不同于国内其它地区的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为国际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从事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生产、贸易、研究开发等经济活动、借以达到发展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引进资本、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一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区域,自由经济区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商业型自由经济区──自由港、工业型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商贸综合型自由经济区──自由贸易区和科技型自由经济区──科学工业园区。随着世界各国自…  相似文献   

6.
我国都会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凤旋  郑艳婷 《经济地理》2005,25(6):827-833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以沿海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最为迅速。围绕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的纵向提升和横向扩张并存,中心城市与周边农村的协同发展构成了一种新的地域类型,即都会经济区。在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都会经济区的界定方法论,并具体界定出了我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都会经济区,探讨了它们的增长过程、发展特点及其空间动力机制,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都会经济区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化是都会经济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这一区域类型的集聚增长仍将继续,这给我国的区域、城市规划管理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关注这一概念及其方法论的研究,以深入理解并指导快速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就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等,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一体化速度和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基于理论及实践的分析,认为,体制与机制障碍严重牵制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能在一体化制度方面有所创新,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房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48-149,2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中国各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的合作和协调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开发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成渝经济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目的与原因出发,结合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有效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在不断发展,使得长江三角区域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围的经济发展,为服务全国提供保障,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为长江三角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和活力,为上海融入全球经济带来了基础和依据,使得国家贸易一体化趋势逐渐明显。由于这种贸易一体化的的发展,推动了长江三角区域的发展和进步,长江三角区域始终贯彻国家基本方针,完善合作机制,逐渐实现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策略,因此研究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联动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发展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服务贸易发展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顺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对外贸易战略。注重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重视进口,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11.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Free Trade Zones are two of China’s new opening-up strategie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can provide China with a sounder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a better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can not only help China to further develop into a high income country,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成熟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鉴于中哈两国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纠纷解决方式少、纠纷解决条款覆盖面窄、解决机制设计简单等缺陷,本文提出两国应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针对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境自由贸易区直至中哈自由贸易区设置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以促进中哈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物流功能在中国保税区建区十几年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保税仓储,国际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一直得到促进与加强,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加强中国保税区物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创新保税物流园区监管模式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2-3):105-124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ASEAN+1, Taiwan had concluded with mainland China a special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in June 2010. This framework agreement provides an early harvest agreement of near-term tariff elimination, including detailed product schedule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each side, with the final shape of fuller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goods and services taking years to negotiate and realize. The conclusion of the ECFA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cross-strait talks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even though it is by no means free from controversies inside Taiwan. The authors are therefore motivated by hot debates in Taiwan to reflect on the expected trade effect of the ECFA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actor of cross-strait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with a proposed model and statistical robustness, the trend of Taiwan-based firms' local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riven in part by constant movement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which generates complicated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iwan's investment-induced trade and structural shift in Taiwan's exports to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we reflect on the conventional views on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es tend to support a cautious view about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ECFA. Without den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CFA and deepening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hips,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the ECFA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a wider context than just the trade perspective, a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the existing evaluation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从最危险的雷区,到繁华互市,中越边贸发展经历了一段特殊而艰难的历程,并迅速成长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中越边贸更面临多重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两廊一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规划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都为中越边境贸易提供了多重发展的机会,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越边境贸易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使中越边境口岸迅速将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如何抓住机遇,从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长远发展出发,用新的标准和高度去深化和推进中越边境贸易,打造具有活力的“大口岸经济带”;如何让作为中越贸易前沿部分的中越边境贸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魅力及长久的生命力,是今后中越经贸关系发展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Sraffa's mature work is seen here as a re-discovery and resumption of the ‘submerged and forgotten’ approach of the ‘old classical economists from Adam Smith to Ricardo’. Wages determined by broad economic and social forces entail there product prices determined independently of 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Some main questions raised for the modern economists by this radical reorient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are then considered in order to conclude that it is aginst that background that Sraffa's mature work should be set with its three main contributions, of a rediscovery of the approach, of a complete and transparent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price determination it raises, and of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ritique of neoclassical theory. Among several developments originating from Sraffa's seminal work, two are singled out for mention: (i) the possibility of deficiencies of aggregate demand in the long period no less than in the short one; this follows naturally from the abandonment of the neoclassical theory of distribution, of which the role of the interset rate in equilibrating savings and investment is a corollary; (ii) the ques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plus between wages and profits in a modern economy where wages are no longer confined to subsistence.  相似文献   

17.
海洋对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继武  周永章  蒋勇 《经济地理》2012,32(9):138-142
海岸带是海陆交接过渡带,也是陆海相互作用剧烈地带,陆海相互作用通过土地利用变化(LUCC)表现出来,研究LUCC有益于深入认识人地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借助地形图及TM影像资料,运用GIS方法,研究海南西部海岸带LUCC,并探讨出海洋与陆表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海岸带LUCC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越近海岸线越高;各地类变化分持续增长型与波动变化型2大类,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持续增长型;海洋通过对海岸带地形、土壤、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作用于土地利用,表现为出现新的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有类型面积的增加;海洋强大的作用力使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海洋功能发挥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地区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的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东北地区与上述三个区域的对比,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针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深度融合的先行发展平台及制度创新试验区,在明确分工后开展了制度创新方面的探索。三个创新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尚面临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区内外分工、合作与协调优化问题。从经济运行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环境三个维度重新探讨了三地的跨区域差别分工合作和优化组合,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