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公路网络演变的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经济地理》2006,26(5):776-779,796
利用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1984—2004年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带来的可达性变化,并对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可达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湖南公路网络变化过程中,可达性显示以中南部为主的“中心—边缘”同心圈层结构,呈现明显“东北—西南”轴线特征,网络变化使湘西、湘南等边远地区受益巨大,但滞后的特征仍然显著。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变异先减小后增大,到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完成,城市间可达性将逐步实现优化均衡,14个地级市4h通勤圈基本形成,长沙等核心城市2h交流圈的扩展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佛都市圈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沛权  曹小曙 《经济地理》2011,31(3):371-378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路密度较低。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处在3.863—8.401h之间,均值为5.386h。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845,高于平均值的景点有16个,占34%,景点可达性不均衡分布较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景点自身空间区位、周边景点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分布对景点可达性格局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07,(1):80-81
品牌简介:中国江西吉安市西南部的井冈山,是一座与中国现代史息息相关的名山,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良好、植被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1—2020年我国宁远县农村公路通畅计划和各个村庄的公路是否建设完成且通畅作为识别策略,结合县级公立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公路可达性提高使得通路村庄每百人每月在县级公立医院就医的人数增加了约1.6人次。(2)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已婚居民和成年居民的就医人数,但减少了孤寡鳏居民的就医人数;显著增加了非急诊就医人数,但显著减少了急诊就医人数。(3)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短期和长期县城就医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公路可达性提高后第2年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影响最大,随后3~10年影响逐渐减小。研究发现公路可达性的提高不仅给予了农村居民更多的就医选择权,而且增加了居民利用高质量医疗资源的机会,为促进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力倡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速公路作为旅游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定量方法对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进行计算,分析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公路网建设对省内旅游景点可达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比了黑龙江省2008—2011年"三年决战公路建设"项目前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8年全球互联网地图,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城市节点的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并结合总带宽和连线数据,对世界互联网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表明:影响世界互联网城市节点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的关键因素略有不同;世界互联网城市等级体系是建立在原世界城市体系上的一种新等级,其受节点网络功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国际航空交通运量,以及GDP和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风景区土地利用中的农民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勇 《经济问题》2008,342(2):71-74
针对风景区土地利用中的希克斯改进状况,分析风景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风景区在选择征地、综合安置、分割收入作为获取土地方式的过程中农民分别有相应的选择.这种选择存在的机会主义成分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政府如何保护景区农民利益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0.
从中观层面研究风险投资网络成为风险投资领域的热点。基于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这一中观视角,研究风险投资网络社群集聚性、可达性及二者交互效应对机构成功退出的影响。运用CV Source数据库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风险投资机构网络社群集聚与成功退出呈倒U型关系;②可达性与成功退出呈正相关关系;③可达性正向调节社群集聚与成功退出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结构优化、提高机构投资绩效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淮城市群是安徽省域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通达性是衡量城市群内在联系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江淮城市群境内高等级公路拓扑网络图,对该区域的通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整体通达性水平良好,各城市间通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天然地理障碍对城市通达性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是一个区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形态的产业集群,以其显著的网络特性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处所,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区域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产业集群出发,研究创新网络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百度指数构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关注度网络,揭示网络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网络关注度与现实游客量之间"错位"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关注度网络具有菱形结构特征,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位于北京、广东、四川、上海,网络结构特征受现实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上"名不副实"类占到大多数,人口分界线西北侧景点大部分"名不副实";"名小于实"与"名副其实"的地区主要交错分布在人口分界线东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的影响机制相对复杂,网络关注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也是导致其"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实游客量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网络关注度只是在中西部地区作为交互主导因子之一。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类别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14.
戢晓峰  梁斐雯  陈方 《经济地理》2012,32(11):52-57
区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交通作为支撑,合理的旅游交通网络布局能够快速集散客流并提高游客满意度。在分析旅游交通网络内涵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例,对其旅游交通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现有航空、公路及铁路三种旅游交通网络的空间布局特征。从行程距离、时间和费用三个方面分别对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可达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德根  章鋆 《经济地理》2015,35(2):54-61,53
利用成本加权栅格法分析非高铁与高铁条件下长三角地区5大都市圈的最短旅行时间的可达性和一日交流圈等时圈格局变化。结果显示:1都市圈高铁站点城市成为时间收敛最大受益者,非站点城市可达性也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25大都市圈等时圈均沿高铁线呈轴向态势向外推移明显,表明高铁对都市圈空间拓展具有较强的轴向引导作用。3高铁扩展了5大都市圈一日交流圈范围,覆盖范围几乎达到100%,1h和2h等时圈覆盖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展,表明高铁条件下,都市圈内部城市以及都市圈之间重要核心城市的时间距离拉近,实现跨城市当日流动,形成"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市为例,运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构建的4个指标为判别依据,分析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结果表明: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整体可达性较好,组团间的可达性差异不明显,各分区可达性的空间分异较大;避震疏散场所的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分布结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公平,但各组团提供服务的公平性程度较不均衡,且有较多分区存在人口配置缺口。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空间分布与服务状况,为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I.IntroductionTravel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industworld.In the whole travel industry chain,the rangespot is extensive,involving nature,culture,religeconomy,and so on.All the natural scenes and cthe earth are tourism attractions.We must consider …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der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scenic spots, and sets up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onsiders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ex syste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adopted to do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In the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   

19.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视角,构建了区际要素流动的网络模型.对区域间生产要素、要素的主体、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网络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基于要素价值比较、价值互补和价值创新,由具有自适应性和自主决策能力的要素主体所构成的一个网络状的组织模式;网络随着时间而不断进化,受到内部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演化;提出了网络的微观和宏观特征度量指标.文章采取的网络分析方法既可以用来研究区域内部的生产要素流动,也可以用来研究区域间的流动,还可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来研究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