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克勤  晏华 《时代经贸》2007,5(11X):162-162,170
1引言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用公开发行新股时预留股份、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公司股份等三种方式作为股票来源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确定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计量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支付实施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上市公司利用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确定、授予日确定以及等待期摊销等操纵股份支付期间的利润.针对股份支付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提出完善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股份支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史蓉  初昌雄 《当代经济》2009,(19):142-14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并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分析了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一定的缺陷,2006年2J1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本文对无形资产新准则下的确认,计量与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肯定了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同时指出了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管理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实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法>、<公司法>的修订,增强了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为实施股权激励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还会产生积极的政策和市场效应,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都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一项长效激励机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对其不甚了解,但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施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实施后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行权条件、长效激励机制设计和方式选择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一项长效激励机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对其不甚了解,但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施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实施后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行权条件、长效激励机制设计和方式选择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亭亭 《经济论坛》2010,(8):186-187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增加了《股份支付》准则,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新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以股票为基础报酬的会计处理》类似,要求对股权计算公允价值,然后以费用的形式计入利润表中。本文概述了股票期权费用化的背景以及其账务处理,重点介绍股票期权费用化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双重委托治理框架下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基于双重委托治理框架,以2004年~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有助于公司业绩提高;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力越强,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越明显.同时,最终控制人的产权类型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影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其股权制衡能力的增强更有助于改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资讯     
《资本市场》2008,(6):16-16,18
<正>证监会:从严审批股权激励证监会就股权激励有关事项下发两个备忘录,进一步提高了股权激励的审核标准。对于少数上市公司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时授予价格过低的问题,备忘录规定,以定向发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伊始,A股上市公司就掀起股权激励的热潮,截至3月份,已有益生股份、东华能源、鸿利光电等27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预案。在我国,股权激励在A股市场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萌芽期到股改时的冲动期,再到股权激励的相关办法相继出台后的规范期;随着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的长足发展及民营企业的大量上市,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推行,大量问题涌现出来,严重影响实施股权激励的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晓英 《当代经济》2009,(13):103-105
为调动经营层的积极性,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本文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的股权激励方式的特点,不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条款的差别和共同点以及随着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包文敏 《当代经济》2007,(23):32-33
为真实反映金融工具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揭示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行.该准则基本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内容,是我国会计制度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娜 《经济导刊》2010,(4):82-83
虽然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我国起步却较晚。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在此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9年11月30日为止,上市公司共公布了145个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办法陆续出台,自此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大鼓励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提升国企经营绩效,股权激励受到企业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在此期间,有关国企实施股权激励的各类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变化对比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9--2011年之间实施股权激励的19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18年A股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中实施相对业绩评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中实施相对业绩评价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管理层能力较弱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实施相对业绩评价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更强,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与强势相对业绩评价相比,使用弱势相对业绩评价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实施必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探讨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五个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制度。在我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而股权激励是否真能如预期提高公司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2010年54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栩 《经济师》2008,(4):80-8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较低。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以股票期权方式为主,用于激励的标的股票来源较广。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以非国有企业为主,行业分布比较分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例较高。文章同时提出了推进股权激励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