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3.
邹荣诗 《魅力中国》2013,(20):135-136
语感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其自身的规律,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实验教学,就能哺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而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语言凝练、优美,意蕴丰厚,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在学校进行的语感课题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诗歌语言的吟咏,达到语感培养的目的。一、反复吟咏诵读.夯实语感的基础语感的培养,要吟诵朗读,这是培养语感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因此吟诵朗读,首先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诗歇的语言凝练精辟,节奏抑扬顿挫、音律悦耳和谐,准确的朗读,有利于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美。要朗读好诗歌,除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还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不仅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读懂、背会一些名家名篇,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读诗,学生赏析诗歌,教给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能力,给学生一把打开中国古典诗歌的钥匙,引导学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殿堂里自由遨游,感知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5.
隋朝文学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盛唐之风,是南北文风合流的重要时期。作为隋朝诗歌创作群的代表作家之一,南北文风在他的诗歌中碰撞融合,形成杨素诗歌的独特风格。本文就南北文风在杨素诗歌中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艳驰  杨超  彭彦录 《理论观察》2013,(11):101-102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这是由专业性质决定的。结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国古代诗歌的教授要侧重于让学生进行表演性训练阐释,教师要带着角色感进行表演性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的放松身心,发挥潜能,运用智慧,化知识为动力,致力于创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伟大诗人亚瑟儿·十娃子的诗歌既是东干文学,也是世界华裔文学创作史上的创举,从语言、意象、内容和主题等方面均可窥见其诗歌汲取了大量的中国文化资源,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认同意识,已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底蕴,这同时也是诗人以及整个东干民族对故国深切的依恋情怀在文学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已成为文学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诗歌教学的明确要求.诗歌教学可以从背景、诵读、口味、理解运用等方面入手,能够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整体感知、综合运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平 《魅力中国》2011,(4):70-70
诗歌是一种集思想、情感、声韵、格律等审美于一体的文学样式,诗歌中的音乐、绘画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反复吟咏,让人齿颊留香。它非常适宜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个性。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因此,诗歌教学不能使用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审美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国仁 《魅力中国》2009,(29):158-158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优美的古典诗歌作品,也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这些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继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侯丹 《魅力中国》2010,(29):297-297
宋代理学在整个理学史上处于原初阶段。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它与宋代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理学与文学一旦结合,就生长出具有理学特色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本文尝试探讨的就是在宋代理学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以诗歌为代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吴思颖 《魅力中国》2013,(28):396-396
艾米莉·狄金森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和美国诗歌历史的开创者。她的诗歌以短诗为主,诗歌选材不广但富于想象,主要表逮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细微感触.主题集中在死亡、爱情、自然、信仰以及成功这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朦胧诗的创作引发的争议颇多,尤其是它在诗界的合法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创作理念的革新表现在,美学原则的嬗变从理论上拓展了诗的审美视域,并促成诗歌主题的翻新。书写“内心的时代”,凸显“心灵的真实”,捍卫文学本位,回归诗歌的本色,从而完成了诗歌主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诗耿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能让学生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正祥 《魅力中国》2011,(21):383-383
建安文学中曹氏父子三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影响最大的是曹植,他的诗歌风格供后人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国华 《魅力中国》2011,(21):375-375
诗歌教学是一项艺术享受,更是一次艺术再创造。由于中职学生语文底子薄,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单一僵化的教学会让学生兴味索然,教、学犹如嚼蜡。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诗歌情境的想象和创造,让诗歌尽可能现代化,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诗中生僻的字词及典故,了解诗人的刨作背景和主旨,体会诗人借助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怀,用以感染学生,营养学生的情操,释放诗歌文学和思想魅力,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力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中职诗歌教学探索的宗旨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的创作引发的争议颇多,尤其是它在诗界的合法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创作理念的革新表现在,美学原则的嬗变从理论上拓展了诗的审美视域,并促成诗歌主题的翻新。书写“内心的时代”,凸显“心灵的真实”,捍卫文学本位,回归诗歌的本色,从而完成了诗歌主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崔松领 《魅力中国》2011,(3):214-214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纳入了“诗歌”这一厚重的文学式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诗歌教学。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懂诗歌,才能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情感意向,它还可以考析词意,疏通章句。在教学中不可,机械地搬用“知人论世”之法,要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王琳 《魅力中国》2013,(29):117-1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又一大思想解放时期,各学说并行,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唯儒独尊的现象相对衰微。尤其是此时期的佛教,在宗教里更算得上是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统治者大肆兴建寺庙,同僧人来往,佛教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在历史行程中,无疑是重要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卫香玲 《魅力中国》2011,(20):271-271
散文产生较早,是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在文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大众喜爱的文学样式。哲人海德格尔说:“语言是生存的家园”,诗歌散文是与心灵距离最近的表达方式。千百年来,咏春花秋月,颂梅兰竹菊,寄情于山水、托志于鸿鹄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表达。童年、家园、祖国、恋人构成了人生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