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凯 《魅力中国》2013,(17):77-77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的一个经典之作,久演不衰,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京剧、豫剧、越剧、河南曲剧、浙江婺剧都曾演过该剧,尤其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领衔主演的京剧艺术片《白蛇传》被拍成电影之后,更是风靡了全国,传播到了海外。由豫剧大师常香玉、赵义庭领衔主演的豫剧折子戏《断桥》在整个中原地区影响甚大,几十年来一直是河南各级戏曲学校的教学课。  相似文献   

2.
何雪林 《魅力中国》2010,(16):101-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  相似文献   

3.
冯勇 《魅力中国》2014,(19):121-121
有一件事,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是我的恩师王冠君先生的生日,老师邀请了几位相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老师给我一一作了介绍,来者都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专家聚会,三句话不离本行。席间话题几乎全是艺术。他们谈论了六大流派和各自的风格特点,高度赞扬常香玉大师的创新精神。一个艺人,在完全没有音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豫东、豫西两大不同调式的合流,这创举堪称奇迹,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京剧“二黄”和“西皮”的大融合。他们谈论豫剧唱腔音乐改革,称《朝阳沟》的唱腔为空前绝后,里程碑式的作品。称赞豫剧音乐改革的领军人物王基笑老师对豫剧音乐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16):83-83
由我们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排演的豫剧古典文武大戏《大破天门阵》,是从京剧传统剧目移植而来的,我在戏中以文武小生应工,饰演青年时代的杨宗保。  相似文献   

5.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5):243-244
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剧种.听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明清以来,有据可查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比较出名的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河南省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相当丰富,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非常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黄荔 《魅力中国》2013,(17):86-86
我是一名青年豫剧演员,主工老旦行当。自从登上热爱的这方豫剧舞台,我已经塑造了十余个个大大小小、性格迥异的老旦艺术形象。在饰演过的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五世请缨》中的余太君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7.
我演真牡丹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4):99-99
在中国戏曲的演出剧目中,神话题材的戏曲剧目颇受观众的欢迎,如:京剧《孙悟空大闹天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八仙过海》、《泗州城》、《白蛇传》,豫剧《女儿国》、《西湖公主》、《追鱼》、《宝莲灯》、《白莲仙子》、《张羽煮海》,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等等。这些剧目为什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呢?  相似文献   

8.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3):209-209
《洛阳桥》又名《梵王宫》、《耶律含嫣》、《甩大辫》等,是一出脍炙人口的豫剧传统剧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豫剧男旦慕水旺、翟燕身及女性名角陈素真常演《洛阳桥》,而且久演不哀。后来豫剧名角曾广兰接过此剧,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洛阳桥》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完善、加工、提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名家演出《洛阳桥》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9.
《论十大关系》作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重要理论著作,其从发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精准分析与研判.可以说,《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端,是中国改革之路的源头,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今天的学习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帅 《魅力中国》2013,(14):105-105
中国京剧艺术有着200多年的形成发展史,时至今日成为中国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京剧的行当齐全、声腔完备、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我国各个地方剧种所不能比拟的、所学习与借鉴的榜样。中国豫剧艺术也有着200多年的发展史,时至今日成为中国地方戏中最大的剧种。若从剧团数量、从业人员、观众队伍来讲,豫剧则超过了京剧;若从艺术和影响上来讲,则京剧依然是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邵文霞 《魅力中国》2010,(25):121-122
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第六届戏剧青年演员大赛中,我凭借着在移植于京剧传统剧目的豫剧《翠屏山》一折戏中较为出色的表现,先是从146名复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前30名决赛选手中的第三名,后又在总决赛中夺得了表演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黄胜利 《魅力中国》2010,(2):131-131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相似文献   

13.
黄胜利 《魅力中国》2010,(4):131-131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相似文献   

14.
豫剧古典戏《大祭桩》是常派的代表作。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白1960年起开始潜心探索与研究如何在常派《大祭桩》演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演出大获成功。这部戏我已经按照恩师王清芬传授给我的路子演了一千多场,无不得到专家和老师的肯定,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也感觉到这部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也在不断地进行小的修改。  相似文献   

15.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6):108-108
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艺术是豫剧旦行艺术的重要流派。崔兰田擅演悲剧,其常演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剧目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塑造这些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使她的唱腔表演形成了深沉哀怨、含蓄蕴藉的特点。声腔往往是区分剧种与流派的主导因素,能开宗立派者其声腔必有其卓尔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在豫剧界内,崔派艺术的悲腔寒韵尾可谓独树一帜。我师承豫剧名家范静。崔兰田大师为我师从流派的宗师。我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通过恩师范静的言传身教,进而对师祖的艺术有了较为深人的体悟。  相似文献   

16.
阎麦玲 《魅力中国》2010,(4):132-133
我是一个农村姑娘,从小痴迷戏曲,通过戏校的艺术基础学习,以优异成绩跻身河南省豫剧二团。进团后根据自身条件拜豫剧名家为师,继承了《泪洒相思地》。在团内甘当“戏补丁”,救过不少场次,也打造了自己的剧目。为了迎接河南省青年戏剧大赛,学习创新了《打神告庙》文武兼备的折子戏,经苦练终获得大赛金奖。在现代戏和传统戏的融合上曾下了一番工夫,以《银河人家》一剧中老太太一角,获得河南省戏剧大赛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2):59-59
我对豫剧马(金凤)派艺术情有独钟,因为由马金凤先生创立的豫剧六大流派之一的马派艺术,是一株苍翠刚劲的艺术常青树,是一朵芬芳飘溢的牡丹花。自从1998年起,我跟随马金凤老师学艺十余年来,主演了豫剧马派的几个代表剧目,表演及唱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我荣幸地被豫剧大师马金凤正式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18.
去年,在成都云计算中心成立的时候一位老师说,现在IT的发展趋势大有三国演义的味道,对此我非常赞同。《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IT发展就是这样:从几十年前大型主机+小型终端的集中模式,到后来变为以PC个人电脑为主的分散模式,再到今天又开始向后台集中而终端分散的方向发展。这种最新趋势正是云计算的核心,也是未来IT应用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誉为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至今久演不衰,显示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基于对崔派艺术的痴迷于钟爱,加上自己排演的《桃花庵》与《卖苗郎》这两部崔派戏被专家做认可、被观众所喜欢,于是就萌生了拜崔派艺术掌门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  相似文献   

20.
豫剧《三哭殿》是原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看家戏、代表戏,几十年来深为全国各界豫剧观众所耳熟能详。尤其是当年的原班人马——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饰演的唐太宗李世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饰演的詹贵妃,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华饰演的银屏公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素贞饰演的长孙皇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发互饰演的詹太师,豫剧名家谢巧官饰演的小秦英,豫剧表演艺术家轩玉亭饰演的老家院,等等,都永远地镌刻在当代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之中,都永久地烙印在了广大豫剧戏迷的心目中。这些大师、艺术家、名家们的强强联合、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最佳演出阵容,从而呈现出了最高最好的舞台演出效果。戏已成经典,演员已经换了好几批,虽说现在难以超越,但是观众还是那么喜欢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