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拓宽公益性捐赠的用途范围,鼓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技术转让所得,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创业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的税前扣除上给予了极大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引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3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预防、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夯实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推动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大力开发海水等水资源的利用,着力解决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建立工业水价预报预警系统。依法制定用能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扩大节能(节水)产品认证范围…  相似文献   

3.
冶金行业:到“十一五”末期,全省冶金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期下降20%左右,即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4年的10.87t标煤/万元,到2010年下降到8.7t标煤/万元左右。主要工作措施:一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加强资源节约的基础工作,向管理要效益。三是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重大节能、节水、节材技术改造项目。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工作协调。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将建20个建筑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到2010年,该省城镇所有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日前,福建省将这一目标作为硬指标列入全省建设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这20个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中有住宅小区3~5个,每个市至少将建1个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福建省要求,各地在编制城乡规划时,应突出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环保的指导思想,结合各地气候特点,开展规划与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动力和电气5个专项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研究,建立和完善南方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快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08,(4):31-31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中认识到,开发区是工业集中区,也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关键和繁重。开发区通过工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不断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措施。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基本建立了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业链和产品链。通过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节水、节能等措施,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梁宏明  王小军 《魅力中国》2013,(25):363-364
锅妒能源的消耗量很大,对能源的利用率也较低。因此,探讨电厂锅炉的节能时策十分重要,因此分析电厂锅炉的节能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厂锅炉的运行效率,有效实现节能、减耗的目的。有效提高电厂企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有效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紧张问题,人们要加强给排水系统设计,贯彻节能环保理念,从节水、节能、防污方面展开设计,从而提升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要求,最后分别阐述节水、节能等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3,(9):20-20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440万千瓦。分期建设的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10年4月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公司各项环保措施与国内同类电厂相比,具有领先水平,不仅为企业提高能效,更起到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节能环保和循环综合利用相得益彰,推动宁海湾  相似文献   

9.
落实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咏中 《发展》2008,(5):15-16
党的十七大把“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将节能减排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减排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交通行业作为我国终端用能行业,是国家能源消耗大户,  相似文献   

10.
就电厂发展而言,节能属于重点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从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理念入手,阐述了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总结了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实现方式,从而为推动电厂更好地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9,(2):199-202
进入21世纪,全球的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需求日益凸现,要求改革现有环境政策的呼声也逐渐加大。在此国际大潮流中.在中国.一系列节能环保的政策措施也应运而生。从发布《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到发起全国节能环保号召.从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科研项目的设立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格的确立,以政策、  相似文献   

12.
许锋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165-165
建筑给排水主要是人民生活及从事工艺、生产、游乐、环境卫生、绿化、水景等活动的给水、排水、消防供水、生活热水、循环用水、重复用水等需要的能耗。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排水中加热设备、管材、阀件及水表选择,保温及管道建设,加强运行管理,其他给排水如节水、冷却循环水等,在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代建筑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部分现象及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节水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铁柱 《中国经贸》2013,(12):64-64
我国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生产企业,都是水电气等能耗的大户,如果要切实落实我国节能减排这个战略目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取决于广大企业应用与实施先进的节能技术,但就当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存在节能措施运用不足、电气能耗过高、配电网电能损失较重、节能管理水平低等不良现状,本文将从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入手,结合当前实际,对怎样提高我国企业水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提供相关措施,以期于不断降低企业水电气损耗,建设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科技信息》2019,(27):53-55
绿色施工贯穿于建筑全寿命周期,施工阶段是实现绿色建造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绿色施工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节水、节材、节地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并通过项目实践,全面深化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完成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出发,考虑了环境保护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分别从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环境保护这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绿色施工在实际项目上的应用,提出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高媛媛 《魅力中国》2013,(29):365-366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火力发电企业必须将节约用水和减少排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节水技术取得了进展,节水效果也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设备工艺改进和降低供水成本上,产生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距离环保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不仅是火力发电企业需要关注的课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课题之一。我国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土极其不均衡,水资源极度短缺。而近几年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更为严重。火力发电厂开展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高设备用水效率以及回收利用废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在电力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是火力发电厂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电力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电厂耗水量急剧上升。尤其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发电企业大多是火力发电,大约占全国发电总量8成以上。火力发电企业是用水大户,火力发电厂的节水问题直接关乎到我国可持续性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从节约用水角度。通过对火力发电厂各个系统的用水项目分析、电厂水务管理平衡。来阐述火力发电厂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钢铁行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对于能源的使用也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因此必须节约水资源,并且科学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住宅给排水设计如何节能,从用水设备、变频设备、市政余压利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住宅给排水设计的节能措施,以指导实践,实现节水节能效果,进一步浅析了目前国内在住宅给水排水中的节能和节水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效节水农业试验资料,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农业节水的各项技术措施,提出我国农业高效节水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农艺措施和加强节水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