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雨 《魅力中国》2014,(10):75-75
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是华人音乐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具有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作品不仅飘溢着一股强烈的中国特色,在演奏技巧上更无与伦比,是一首具有纯正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本文从强弱、踏板、音色、装饰音四个方面探析了这首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2.
何涛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29-131
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品结构宏达、气势非凡,以奏鸣曲式来呈现、发展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具有哲理思辨性。在新中国大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来看,本曲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钢琴文献。文章通过对《思凡》细致深入地分析,根据笔者演奏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从钢琴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切入,挖掘本曲在教学和演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近现代钢琴改编曲中的优秀作品,它在形式美与意境美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作为改编曲,也充分发挥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特性,作品中高潮部分浓厚的音响色彩与清丽的江南风格形成了美的对比。理解与演奏钢琴曲《二泉映月》对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门德尔松在其众多钢琴作品的创作中,留给世人最珍贵、最能理解和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无词歌》因它的短小精炼为人们喜爱、演奏和研究。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无词歌》这一钢琴小品体裁产生的历史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无词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民歌哐民间乐曲改编为钢琴曲。而王建中先生创作于1973年的《百鸟朝风》则以其广泛的认知程度、独到的创作理念、超高的技法技巧,成为中国钢琴史中最杰出的民间器乐改编曲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沉没的教堂》的演奏技法与音乐特点进行剖析。通过对手指触键不同方式和与踏板结合运用等的进一步解析,将五彩缤纷的画面与扑朔迷离的意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
莫薇薇 《魅力中国》2014,(2):103-103
本文通过对圣桑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创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使广大读者在对该作品有初步了解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的对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音乐动机及发展,演奏速度,技术难点、演奏处理、双钢琴配合进行演奏研究。为读者能够在准确领悟圣桑的创作风格及其音乐审美观中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世界近代钢琴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琴音流畅、美妙、年轻、典雅却又通俗易懂,并受到世界各国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听众的喜爱。他于1992年初次来华演奏,便将他那让人心旷神怡的琴声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用真挚感人、充满梦想与激情的琴声拨动着中国人的心弦,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对中国音乐影响最为深远的钢琴家。而《水边的阿狄丽娜》正是这位音乐天才的成名曲,使得他在一时间广为人知。通过赏析《水边的阿狄丽娜》,既可以学习一首优美的乐曲,又能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奏风格有所了解,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升华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9.
金莲 《魅力中国》2013,(10):68-68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被世人称为“乐圣”,贝多芬的创作,音乐形象鲜明有力;主题动机精炼、朴素,却具有无穷的展开性;调性的多变和多彩对比的鲜明更是突出表现了他创作的独特性。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五部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曲》创作于1797年,创作时间实际上晚于《降B大调第二钢琴奏曲》,但由于它先于《降B大词第二钢琴奏曲》的出版,因此它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从作品选材的本土化、"中国式"作品的结构到调式旋律、和声、装饰音的民族化的灵活运用,都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生命力;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普遍兴趣和共鸣,充分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听众中的普及程度,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中国钢琴作品能够与之媲美。事实上,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部曾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以说,《黄河》的久演不衰,源自黄河的不朽。前不久,《黄河》初创者之一并成功地改编了这部作品的石叔诚先生,在泉城济南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记者因此有机会就极富戏剧性的《黄河》之创作及改编问题,与石先生进行了长谈。"我对《黄河》的认识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海内外千千万万的观众启发了我对这部作品的思考,我对《黄河》的改编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石先生谦逊而一往情深地谈起了《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无独有隅,《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抗击日寇的战火纷飞年代,而《黄河》则初创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当中。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作品竟是在江青的一手干预下诞生的。当时的创作人员有著名钢琴家殷成宗及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及许斐星等人,他们本着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江青的所谓"去词留曲"的直接指示下,大量运用了西洋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方法,放弃传统的奏鸣曲和三乐章  相似文献   

12.
周瑾 《魅力中国》2010,(7X):214-214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咪娜 《魅力中国》2010,(17):199-199
德彪西是印象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传统音乐及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大胆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逐步运用色彩来表现了印象派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帆》是他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之一。本文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分析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熊怡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11,(10):42-43
10月21日晚,《爱我中华放歌重庆》——宋祖英大型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唱响。被誉为"民歌天后"的宋祖英倾情演绎了《好日子》、《龙船调》、《爱我中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为现场数万观众送上一场视听盛宴。演唱会在几十位身着盛装的舞蹈、击鼓演员表演的开场曲《百鸟朝凤》中气势磅礴地揭幕。  相似文献   

15.
徐颖周 《黑河学刊》2011,(2):130-131
简要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点以及高校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做以阐述;从三方面说明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注释作品,同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婀娜 《魅力中国》2010,(29):247-247
《摇篮曲》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贺绿汀湖南人,1923提考入艺校,主修作曲、钢琴等。1931年入“音专”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牧单短笛》、《森吉德玛》等。在他的创作中,“民族化、大众化”是他的特点,他借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摇篮曲》就是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汪立三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题材改编的中国作品《蓝花花》,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分析其风格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蓝花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结合,用民族音乐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汪立三先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何占豪先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享誉中外。他始终把"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座右铭进行创作。他创作的作品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中在古筝方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目。《临安遗恨》是一首突破了古筝传统模式的作品,乐曲用古筝和钢琴共同演奏,赋予了作品传统美与现代美、东方美与西方美兼收的特质,为古筝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江欣洋 《魅力中国》2011,(2):271-271
中国自有钢琴以来,至今为止,已产生了无数的钢琴大家,以及为大家们所创作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作为西洋产物的钢琴,若要演奏中国音乐,则无论从音乐结构或是音域上,都需特别处理。而中国的钢琴作品也确实有别于西方。中华音乐内容之深邃,意境之广袤,仍需每一个音乐人的努力研究、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月光》为例,分析了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认为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注重钢琴声音和音乐语言的变化,强调色彩和光线的瞬间印象。在演奏时,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技巧,也要精心处理好踏板的运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