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进行CAPM模型在我国股市适应性的研究,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和横截面检验方法,对沪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APM模型在上海股市市场是无效的,并据此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上证A股市场的50只股票,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与民生的各个行业.截取样本股票在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这一研究区间的月频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知每只股票的系数和可决系数.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其一,CAPM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的A股市场;其二,由于中国的上市公司的数目增加迅速,股市扩容非常迅速可能导致样本股票的数据满足不了假设条件从而产生CAPM模型与实际表现之间的误差;其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大多数是进攻型股票,适合于风险偏好者;其四,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尚处于弱有效市场状态,并没有达到CAPM模型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投资者更多表现出盲目跟风投资;其五,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散户们更愿意投资国有企业的股票;其六,在证券交易中,投资收益的多少不仅仅只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非系统性风险也会影响最终收益.  相似文献   

3.
刘佳珍 《时代金融》2011,(21):160-161
本文利用2008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的数据对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APM并不适合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的收益率与系统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佳珍 《云南金融》2011,(7X):160-161
本文利用2008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的数据对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APM并不适合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的收益率与系统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证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问序列及截面分析对C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不适合中国股票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依旧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3):38-40
我国白酒行业一直领先于全世界,创造了白酒的系统性价值增值投资结构,激发了无数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CAPM模型作为主流的资产定价模型,一直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研究。因此运用CAPM模型对白酒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以检验CAPM能否有效进行投资分析,同时探讨贝塔系数在对白酒行业股票价格分析中的解释能力,并结合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华辰  秦娜 《时代金融》2014,(9):126-127
本文选取特定时期深证主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APM模型在该市场中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CAPM模型的拟合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这表明深圳股票市场仍是一个不成熟的股市。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中美保险公司Beta系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末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国以及全世界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Cummins(1991)的简化保险公司模型为基础,通过对保险公司利润两大组成部分的比较,论文说明了危机如何改变保险公司的风险特征。对中美两国保险行业相关数据及Beta系数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危机对两国保险行业的不同影响,揭示出合理的保险公司收益结构对于保险公司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涵 《投资与合作》2011,(10):50-50
概述CAPM模型.从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我国证券市场的缺陷来分析CAPM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喻娇 《投资与合作》2011,(11):42-43
本文在资本贽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上证餐饮旅游板块的风险度量。通过对比股改前后的β系数变化,证明股政对餐饮旅游行业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证券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不是由于发达国家投资率更高,而是在于发达国家有更高的资本配置效率。因此,提升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发展的一个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进化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新兴证券市场1992~2004年的数据,运用R/S分析方法检验发现:无法证明市场的有效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记忆效应较弱,市场效率低主要是受短期自相关等因素影响,这可能与市场中存在操纵行为有关;四分位图显示各子市场的有效性排名随着时间而变化,这意味着选取某一特定时段数据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有效性检验的做法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资本市场和保险资金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情况,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银行股权成本是银行内部资本决策的基准,也是计量银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性地运用CAPM模型估计国内10家上市银行的beta因子和股权成本.本研究认为,运用CAPM模型估计国内上市银行的股权成本具有可行性,beta因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不同银行经营策略和风险的差异,目前国内主要上市银行的实际年度股权成本约在10%-13%之间,高于发达国家上市银行平均水平,现阶段国内银行的盈利水平不仅能够补充投资者的风险溢价要求,而且提升了银行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为全面测算国内银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奠定了基础,也为分析正在进行中的资本监管国际标准改革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The empir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consumption-orient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CAPM) are examined, and its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with a model based on the market portfolio. The CCAPM is estimated after adjusting for measurement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reported consumption data. The CCAPM is tested using betas based on both consumption and the portfolio having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with consumption. As predicted by the CCAPM, the market price of risk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the estimate of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s close to zero.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raditional CAPM and the CCAPM are about the same.  相似文献   

16.
以新闻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和新闻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为基础,从媒体报道和媒介环境发展层面考察媒体监督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越多,其会计稳健性会降低,但稳健性的降低并不显著;而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水平及媒介环境发展程度与会计稳健性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抑制是政府在非市场失灵部分进行不恰当的干预和管理,而抑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现象。其后果,会导致资本资源在市场上出现配置的错误和效率的降低,从而使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生传导性的梗阻,妨碍经济增长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通过推行相应的资本市场深化政策,把政府干预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培育并保护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限制并纠正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同时,对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的完善还要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以此来彻底消除“资本市场抑制”。  相似文献   

18.
江世银 《海南金融》2005,(12):17-20
预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不长,其预期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历史也不长。中国资本市场预期经历了静态的、外推型的、适应性预期和正在经历的理性预期以及将要经历的孔明预期等不同的预期形式和阶段。虽然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能够进行带有理性预期的特征,但那只是介于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之间的准理性预期或亚理性预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预期。  相似文献   

19.
媒体作为一种外部公司治理力量,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管理学和公司金融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资本市场中媒体所扮演的公司治理角色的相关文献,梳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展望有潜力的研究方向。首先从媒体的信息增量与信息效应出发,探讨了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接着从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有效性两个层面,阐述了媒体发挥其治理作用的三种机制:传统监督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压力机制,探讨了每种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缺陷;最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的制度环境,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Data from China’s credit crunch, which started in 2007, is utilized to establish a natural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credit crunch on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s. The sample consists of 1,128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11. The interest-bearing debt to total assets ratio is used as a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 for capital struc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edit crunch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target debt ratios for all listed companies. Small firms, privately owned enterprises, and firms with weak mortgage capabilities responded more sensitively to the credit crunch by showing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target debt rat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