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对宗教的猛烈批判而催发的以主体性和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在对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现代性难题”。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实质就是资本的人格化,“现代性难题”就是根源于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而形成的单一“主——客”模式。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剖析,揭示了启蒙现代性的两大基石,即单一主体性和大写的理性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弊端,取而代之以多元主体性和交往实践理性,从而实现了以交往实践为核心的新现代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通过解析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展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层面的重要性,试图从中借鉴某些合理因素;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建议,希望最大程度地推进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相似文献   

3.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方思想传统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每每能够内生出一种对于主流观念和主导思想的自我反思。当现代性的工程貌似已经取得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性成就时,西方思想家们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从尼采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转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的理论反思已经融化在许多思想和学科以及文化讨论的潜在视域之中。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系统的中国文化而言,现代性仍然是“未竞的事业”。在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观照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语境下,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同时,中国也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其理论主题就是探讨对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生态问题,力图寻找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理论上推进现代性批判,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遭遇的一系列的现代性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主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有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概念具有双重意蕴,中国税法现代性问题是中国法制现代性实践问题,但由于该问题涉及内容极其广博,特意选取生态税法作为一个狭小的视角。通过生态税法的理论,价值,及其制度的构建来透视我国税法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叶隽 《开放时代》2012,(5):151-158
中国现代性的内涵是什么?借助德国文化资源,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一书提出中国现代性的重要特征是“反西方现代性”,在这一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该书梳理了中国现代性与德国文化的思想源流和逻辑关联,探索分析中国现代性的价值关怀、意义结构及其方法依据.本文既对该书的上述努力给予肯定和赞赏,亦提醒其不足;同时认为,中国现代性的问题,本质上仍受制于西方现代性自身的困局,当前中国思想界不仅要积极合理地应对西方现代性的强势逼迫,也要客观面对东、西方现代性生成的复杂关系,致力于传统主体性的寻回和东方现代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石井刚 《开放时代》2011,(10):137-148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日文简本(『近代中国思想の生成』)由日本岩波书店于2011年4月刊行.这是他的第三本日译著作.作为该书“译者解说”,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该书的内容和其作者的思想进行了批评性阐释.首先,为了进一步理解作者汪晖作为知识分子的品质,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学术界、读书界中扮演的角色;第二,对该书关于科学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分析加以解读;最后,笔者阐述了对富有学术内涵的批评性对话横跨中国和日本的话语空间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期待之意.  相似文献   

11.
陈多友 《开放时代》2010,(7):140-150
在小森阳一看来,“后殖民主义”话语中带有浓厚的西方“口音”,因此,他所主张的“后殖民主义”并非以美国为代表的“后殖民批评”。他指出,现在世界上所出现的所有事态,都只不过是欧美日原帝国主义列强国家所建构的、殖民主义世界的产物,因此,真正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应该将责任与斗争的方向性并提。正因为所有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现象都在一种地缘政治学的力的关系和霸权斗争的关系中展开,所以,对之必须采取批判态度。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负上实践的责任,才是“后殖民批评”的前提性立场。  相似文献   

12.
以"女性尊贵"及"男性歧视"两类语言现象为视角,批判"语言歧视"本身的歧视化、矫枉过正的偏颇性,并联系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表达了对于语言规划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和培育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平台,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学术期刊伴随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审稿选文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办刊主体的行政化;编排规范不当导致以人取文,也导致读者看人读文;因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所致的学术腐败使学术期刊深受污染;经费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术期刊宗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整治:(1)加强审稿选文的制度建设;(2)实行实职主编制,扩大主编与责编的自主权;(3)改革编排规范:增加编者按(重点论文导读)与作者自述的"课题价值"与"创新点",取消"作者单位"与"作者简介";(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学术腐败惩治力度;(5)创办多家学术批评专刊,改革学术期刊评价方式;(6)明确学术期刊性质和经费来源及额度,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相似文献   

14.
李欢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264-267,280
鲁迅和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大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开中国乡土小说之先河,沈从文则开拓了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新领域。从“未庄”千疮百孔的丑陋,到“湘西”人性化的美好,无论是文化批判与启蒙主题,还是人性关照与诗意审美,鲁迅与沈从文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精神脉络。从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的文学理想、审美意蕴、艺术表达、语言风格四个方面的比较中窥见鲁迅主“理”,沈从文主“情”;鲁迅重写实,沈从文重写意;鲁迅立足于现实主义,沈从文立足于浪漫主义的迥异创作风格,并从中比较出在对中国问题的体验认识上,鲁迅与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他们走的路虽然不同,但爱国之心、忧国之情同出一脉,“改造国民性”与“重塑民族品格”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宏琴 《开放时代》2009,(12):116-126
如果说“诉苦”可以塑造农民的国家观念,“情感”能够激发农民参与革命的激情,那么“反省”就是确立农村干部的村庄管理主体意识,并改造干部的小农思想和行为,树立忠诚于国家的观念和服务大众思想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反省机制的运作,干部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并对缺点和错误进行解剖,通过追根溯源,将个人行为与国家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自我表述与相互批评,确定什么是受到国家鼓励和群众认可的行为,什么是错的和违背国家政策与村庄利益的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坦白”,接受国家和群众的监督,得到既符合国家的行政要求又能代表普通群众利益的改造,并将国家意志与农民利益进行归并统一,促成国家与村庄的有机融合,化解对抗与矛盾。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开始面临公众对其全球供应链中劳工问题的广泛批评。1992年,像其他许多世界知名的品牌商和零售商一样,沃尔玛制订了与劳工权益相关的“公司行为守则”,向消费者和公众承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其全球的供应商按照守则所规定的劳工标准,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工人最基本的权益。这种由国际零售商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如何通过其全球供应链得以推行的?公司行为守则的实施对于改善企业层面的劳工标准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本文基于对沃尔玛在深圳的三家玩具供应商工厂的经验研究,探讨沃尔玛守则的实施机制及其对工厂层面劳工标准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一个可以被重复演绎的隐喻世界。嫦娥奔月是内涵丰富的远古神话之一,几后世文人把"嫦娥"作为寂寞之思的美丽载体和诗意生存的极致象征,亦在她身上肇启出关于现实生存和女性情感的思考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民工荒"形成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20.
谢颖 《开放时代》2010,(5):134-145
基于教会一教派理论和宗教三色市场模型,本文分析了曾经被定义为非法宗教的三赎基督教派的组织结构、宗教仪式和传播话语。尽管当前该教派通过顺从于当权者和遵守政府相关规定等策略赢得了灰色化的生存空间,但是其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教派、教徒和政府监管的互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