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镝  魏伟  沈云燕 《价值工程》2011,30(33):74-74
在各种能耗中,建筑业节能降耗令人"头痛"。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体系对环境的危害,优化建筑体系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将能源使用与环境资源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活空间。本文通过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所面临的绿色节能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建筑设计实现绿色节能的几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秦永丽 《价值工程》2011,30(16):77-78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建筑材料及其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保温节能设计及其应用也逐步扩大到建筑各个方面。同时,为了减缓对我国矿物资源等能源的使用以及减少对世界环境的影响,建筑行业也在找寻有效地提高能源使用率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于矿物能源的使用需要进行改革,在发展与保护环境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也需要在寻找新的可替代的能源以及再生能源进行有效利用。本文从多个角度说明了建筑保温节能设计及其应用的重要性以及主要方式,简析我国对于建筑保温节能设计和应用的现况。  相似文献   

3.
杜思妍 《民营科技》2014,(10):174-174
国内外目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设计、规划等方面内容,较少涉及结构设计方面内容。基于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标的完善,从建筑寿命延长、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利用及节能、水资源利用及节水和材料资源利用及节材等方面构建绿色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评价体系,利用灰色聚类法对绿色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计算,进而实现对其绿色等级的评价,有效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是一种节能、环保、可再生的开发行为。建筑行为本身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改变和对资源的转化,绿色建筑的提出,其行为势必会在各个方面对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结合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重点从节能门窗的设计、墙体保温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分别探讨了建筑的节能设计,并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3,(3):140-143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清洁技术泛指能够降低现有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清洁技术产业是指应用清洁技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依赖、满足人类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工艺和服务支持的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四个方面,具体涉及能源生产、能源存储、能源基础设施、能源效率、运输、  相似文献   

7.
徐军 《民营科技》2010,(9):237-237
建筑能源审计是建筑效能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加强建筑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通过建筑能源审计,可以准确合理地分析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查找节能的薄弱环节,明确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能源审计需要遵循科学系统的工作流程,下面对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文章以绿色建筑节能的特点为切入点,重点从节能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指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使人们对其自身生活住宅的环境、功能、档次、节能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各种能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将近四分之一,因此,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人们生活的共同要求,也是确保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为人们设计良好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是建筑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水电节能的关系和设计要点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霍生鸿 《民营科技》2014,(2):125-125
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使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各方面的生活中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要求也逐渐增长,但同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人们的生活中要采用节能环保的方式。住宅区建筑的合理规划设计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其中的节能设计研究,成为现代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根据住宅建筑整体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技能设计进行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促进居民住宅的节能建设,并保证人们生活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开发》2016,(9):155-156
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趋势成几何基数增长。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环境恶化加剧,迫使人们不得不发展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文章就"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两者的异同点作论述。两者都表现出很好的节能特性,但其基本特征、发展历程、设计要求和效益等方面又存在异同。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已成为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节能环保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建筑节能也成了建铳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为居住者所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条件,在建筑的规划建设中进行节能设计就成了题中之义。本文将会对节能建筑的规划及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各行各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筑暖通空调工程也不例外。文章围绕某项目展开了建筑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体系设计,分析了工程设计的效果,最后提出理论建筑通风与空调节能与减排的保障措施,以期为相关设计和实践提供一定帮助,推进建筑暖通空调工程实现绿色节能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利用自然,节能环保,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利用和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进  吴慎宝 《价值工程》2012,(27):98-100
随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源能源短缺、人口增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的热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居住舒适度提高,能源资源消耗量日益加大。建筑业用能在社会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本文探讨了建筑的节能现状,从而提出建议,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能源、保持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姚峰 《科技与企业》2014,(19):80-80
对于现如今的能源资源来说,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在其建筑和使用的过程中耗能量占全球能源的一半之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陆续提出在建筑业上降低消耗的理念和措施,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厂建筑设计节能因素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天国 《价值工程》2014,(34):148-149
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约能源成为全世界节能的号召。目前我国对能源、水资源等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已经在逐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头等问题。做好建筑给排水工作,对整个建筑以及其后使用的节能来说意义十分深远。文章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能源消耗的现状问题,阐述了给排水节能的设计思路,并从深层次提出了给排水节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社会养老模式为核心,引入绿色建筑理念,针对老年人特点和需求,从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个方面阐述养老建筑的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9,(35):270-271
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建筑装饰行业地迅猛发展,然而资源和能源的紧缺也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节能"一词逐渐出现在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当中,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如何更加有效地将节能应用到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之中,成为了现阶段建筑装饰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