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为由,数次向中国施压,强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走上了升值的不归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企业遭受了重创,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完善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成为缓解人民币升值,促进出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汇率决定的基本因素,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持续高经济增长率,投资收益高,人民币应该升值;根据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由于中国物价持续上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美国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仍被看好,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压力;根据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人民币会升值。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收支状况与人民币升值压力 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国际收支状况决定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外汇市场供求变动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一直都面对着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2005年7月21日的8.11一路升到2011年6月1日的6.48,但是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没有降低中国对外出口反而是加快了出口的速度和总量的增长。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做了很多研究,文章对有关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作了梳理,这些理论对于分析我国汇率变化和国际收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们知道人民币升值对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对中国广大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人民币的购买力在国外就相对高,对那些团购的人更是好事。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于内外的压力,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要保持稳定。不能够一次性大幅升值。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05,(22):37-3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起因:中国经济消费增长过慢、内需不足,而贸易顺差却一直在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完善。 时间:2005年7月21日 聚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影响力:人民币升值直接推动了基金广泛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7.
2003年,美国财长斯诺访问中国,与中国当局讨论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备受各界关切。人民币升值议题受到高度关注,主要外部压力来源有二:一是中国拥有大量国际收支顺差。二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中国自1994年起便采取盯住美元的实质固定汇率政策,维持1美元对8.28人民币的汇率。根据美国经济学者的计量分析,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20%。人民币升值面对国际压力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的贬值,将造成采用单一盯住美元固定汇率的人民币也出现贬值,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源 1、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特别大.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1.3%上升到2005年的7.2%.  相似文献   

9.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由中国对外贸易的双顺差,人民币供求不对称,汇率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其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收支是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主导因素.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外资以每年50亿美圆的流入使得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大量赢余.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均大幅增长,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最近美国在G20会议上即将大额贸易顺差看作汇率低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章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各个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降低顺差,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就意味着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致富机会,从而在汇率反映应该为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和人民币的升值。我们称之为“通货升值”。随着“通货升值”派生出了“预期利润效应”。就我们本行业来看,于是就产生了房地产市场中的国际投机热钱,可以肯定地说,今后来势将会更猛。如7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从央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公告内容的解读得出:“由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数量庞大且仍在增长,因此央行提及国际收支均衡表明昨天的升值只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均大幅增长,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最近美国在G20会议上即将大额贸易顺差看作汇率低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章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进行分析,追溯顺差的深层根源,对加工贸易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收支调节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实际有效汇率、财政赤字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出现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持续多年的财政赤字不无关系。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财政赤字规模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途径。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改变外向型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国际收支顺差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币值上升不仅不会逆转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态势,反而可以提高国内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敏捷性和有效性,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等因素影响,自2003年起,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就逐渐成为了世界尤其是美日等国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方面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缓和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关系等,但同时,也给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就业安置等带来了不能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邵睿 《活力》2011,(5):125-126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等因素影响,自2003年起,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就逐渐成为了世界尤其是美日等国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缓和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关系等,但同时,也给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就业安置等带来了不能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认为,汇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对进出口及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也体现在对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以及价格水平等宏观变量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人民币加权汇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并对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财政税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不仅使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也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扩大。导致上述问题的部分根源存在于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之中。如经济的持续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拉动;内需不振,尤其是消费严重不足等。依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利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未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余地似乎不大,相反,财政税收政策则可能派上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危机讨论中提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揭示了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汇率解释理论存在系统偏差.该假说包含的一国经济追赶会伴随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推理,构成研究经济增长和本币汇率长期走势关系的起点命题.本文将借助该命题来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呈现跳跃式的大幅度增加.一些发达同家将本国经济不景气归罪于所渭人民币汇率低估.人民币在2005年将继续受到升值的压力。面对压力.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应保持稳定,在中长期内应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